贵池全域旅游创建驱动城乡融合发展
2022/11/3 来源:不详“十四五”开局,贵池区加快融入长三角发展步伐,在谋划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以创建全域旅游为抓手,有力驱动城乡融合发展。今年以来,贵池区委印发《贵池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区政府发布《年贵池区全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文旅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旨在全面提升贵池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聚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按照“旅游发展全面统筹、旅游环境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思路,以建设“国际生态休闲城市”为目标,推动全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
杏花村业态提质升级——
智慧健康社区构筑发展新空间以“原生态、慢生活、深呼吸,养生养心杏花村”为发展定位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园区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章丽介绍,近年来,通过积极培育大健康产业,园区旅游业态不断提质升级。在做好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优先发展养生养老、运动休闲产业,打造智慧健康疗养社区。年,智慧康疗小镇项目应运而生,成功落户杏花村。智慧康疗小镇项目于年1月17日开工,一期投入10亿元,医院、功能商业、康养社区一体化康疗核心区域,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纳米枪”医院和智慧康疗社区的基建已经接近完工,医院正在进行装修和设备采购,明年即可投入使用。后续二、三期建设,将陆续完善国际特色诊疗体验基地、中法医养研究院、国际康疗社区、术后康复中心、高端抗衰等项目。杨光华博士团队发明的纳米粒子靶向核素治疗技术(简称纳米枪技术),可以实现靶向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全新的恶性实体肿瘤治疗技术,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原创性被法国癌症中心命名为最具革命性专利技术,被美国肿瘤协会评为最具突破性的肿瘤治疗技术之一。即将建医院占地80余亩,有个床位,是全球首个运用“纳米枪”肿医院,开业后将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肿瘤患者带来福音,也将成为康疗小镇延伸康疗产业链、建设康疗社区的核心吸引力。后续康疗小镇的建成,必将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从依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休闲度假游”业态向健康养生养老“康复旅居”业态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物业保障。
梅村镇注重规划引领——
游客中转集散地催生发展新思路以优质绿茶闻名遐迩的霄坑村,是山居养生度假的胜地。霄坑茶叶协会负责人吴雄说:“霄坑村目前已有具备营业条件的民宿、‘农家乐’17家,能提供床位个,准备摸索成立旅游接待管理服务公司,以‘霄坑人家’统一品牌,统一食宿标准、统筹协调安排旅客的方式解决点位分散、信息闭塞、经营散乱、服务质量不稳定的弊端。”在海拔米的六队龙门山庄,我们遇到了在此度假的南京董女士。董女士亲友一行5人在此住了一个月,盛赞此地空气好、水好,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她兴奋地说:“在南京还时有耳鸣、头晕,在这里住一段时间,症状消失了。”梅村镇地处贵池区南部,与石台县毗邻。胡启林在梅村镇分管旅游工作多年,他说:“梅村镇域有很多品质优秀的旅游资源,却没有形成旅游优势产业。地处九华与石台两个旅游热点之间,眼看着一批批游客过境前往石台旅游度假,为此梅村一直在思考如何留住游客。”德上高速出口距镇政府米,是梅村镇贯通域外的快速通道;S旅游专线自西向东穿镇域而过,途经9个村居,距离九华山35公里,这使得梅村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凸显。历时一年完成的《梅村镇全域旅游规划(-)》于年1月4日通过评审。目前根据规划编制的15个旅游招商项目,已经通过预审项目3个,其中省外亿元项目2个。为推进全域旅游,镇党委政府专门设立了旅游办。镇党委书记徐翔表示,为夯实基础、完善配套,要在交通水利、文明集镇、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各方面加大投入;为丰富业态,要在“旅游+茶叶”、“旅游+农业”、“旅游+文化”诸方面持续发力;为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还要在多元住宿体系建设、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态康养民宿精品打造方面下足功夫。东望九华山、西邻升金湖、北眺杏花村、南接牯牛降,梅村镇利用交通区位条件,加快打造一个南部旅游客源的中转集散地,正在成为贵池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动听乐章。
罗城村文旅深度融合——
田园综合体开创乡村发展新模式墩上街道罗城村地处九华山西麓,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安徽省文明村、生态村和历史文化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城民歌的发源地,是安徽省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如今,走进渚湖姜村,千亩梨园、百亩花海,观景道、演歌台,处处美景,令人耳目一新。年,回乡创业青年包光中筹资成立安徽罗城民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决心以产业支撑开发乡村旅游,改变家乡农业效益低下、农地抛荒的面貌。年,在当地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下,罗城文旅公司集中连片流转了村域内闲置的山坡、梯田约余亩,先期投入余万元对流转的土地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将村庄空闲宅基地、集体闲置资产、山林资源等进行整合,通过租赁流转打造成投资平台,吸引企业和民间资本助力乡村振兴,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文旅养融合发展的新路。罗城村党总支书记姜锦忠说:“年,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振兴乡村经济,罗城文旅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当地30户农民成立4家水果种植合作社,当年发放地租和农民工资余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0元。”通过梳理村庄有效资源,谋划新产业,培育新动能,让美丽乡村更具投资价值,把美丽风景变成产业,罗城文旅公司在开发田园综合体和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上寻找融合发展的支撑点与契合点。目前,村里种植的千余亩苹果梨、水蜜桃、红美人柑橘等特色水果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支撑,古村落厚积的历史文化成为文化支撑,随着项目建设的逐渐铺开,文旅融合的契合点越来越多。由于乡村环境和业态的改变,村民生产生活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变年轻人离乡打工转为返乡创业就业,使孩子不再留守、老人也有了依靠;变抛荒的农田为稳定的地租收入,使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过上好日子。包光中说:“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形成‘村庄愈美丽村民愈富裕’的良性循环,是罗城文旅公司投资创业开发乡村旅游的初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