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故乡探访中国五大古铜都
2024/8/3 来源:不详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https://m.39.net/disease/a_9329644.html被称为“铜都”的城市或是青铜文化历史悠久或是铜矿储量丰富或是铜工业发达,它们的共同点是曾经或现在具有丰富的铜矿资源,铜的开采冶炼铸造具有当时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公认的五大“铜都”为安徽铜陵、江西德兴、云南东川、湖北大冶和湖北黄石。安徽铜陵一、中国古铜都--安徽铜陵安徽铜陵铜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延至当代,数千年绵延不断。西汉唯一的“铜官”,六朝著名的“梅根冶”,唐宋时期的“铜官场”等历代官方重要的采冶机构均设于此,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和罗家村大炼渣遗址古矿冶遗址,从规模到时代跨度均属国内罕见。铜陵以铜命名,有悠久而完整的采冶铜历史,丰富而全面的铜文化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今铜工业的突出成就,在青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突出的位置,是久享盛誉的中国古铜都。铜陵地处长江铜铁成矿带上,内生成矿条件有利,以有色金属铜矿著称。现已探明的铜官山、狮子山、大团山、冬瓜山、凤凰山、新桥、贵池、安庆、琅琊山、沙溪等一批大中型矿床合计铜储量多万吨,是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建国初,由于铜官山铜矿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国家首批确定、最早安排建设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江西德兴二、中国铜都--江西德兴德兴市属于江西省省辖市,位于上饶市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而定名。唐宋时期德兴矿业采冶极盛,北宋时期炼铜家张潜是德兴吴园人,业精于湿法炼铜,总结创造了一套炼铜新工艺——“胆铜术”,于宋绍圣年间(-),写成湿法炼铜专著《浸铜要略》。德兴素有金山、银城、铜都之美誉,已探明储量并开发的矿产达30多种,年产铜居中国之首,年产黄金居江南之首,江西第二大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德兴境内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铜金属储量达多万吨,地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古矿冶遗址和文物,还有亚洲第一大铜矿--德兴铜矿。据悉,去年德兴铜业实现产值18.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2.7%,占国民经济比重高达25%,年矿业产值达25.7亿元,其中年产铜12.25万吨,居我国江南之首,已真正成为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基地。云南东川三、天南铜都--云南东川东川境内铜矿储量丰富,铜文化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称。东川铜的开采冶炼铸造历史久远,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能够用“火烧水泼法”开采铜矿,并用木炭冶炼钢锭和铸造钱币,清朝时期铸币造器的铜原料最主要来源于东川,清朝钱币70%由东川铜铸造。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我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湖北大冶四、千年铜都--湖北大冶大冶,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0多年的青铜冶炼史。北宋乾德五年()置县取“大兴炉冶”之意而得名。春秋战国乃至西周时期,大冶地区的采矿冶炼已经较为先进。大冶的铜绿山古矿遗址发现于年,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处古铜矿遗址。19世纪末,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大冶境内开办大冶铁矿和大冶钢厂,大冶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大冶矿产丰富,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已发现和探明的大小矿床处,金属矿、非金属矿53种,是全国6大铜矿生产基地,10大铁矿生产基地和建材重点产地。黄金、白银产量居湖北省之冠,硅灰石储量居世界第二。湖北黄石五、青铜故里——湖北黄石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黄石市工业文化底蕴深厚,矿冶历史悠久,矿冶遗址众多,工业基础较好,有“青铜故里”之称。早在殷商时期,黄石铜绿山已开矿炼铜,至今(年)0余年炉火生生不息,发掘出大量古矿冶遗址。黄石矿产资源丰富,矿冶历史光辉灿烂。黄石已发现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77种。其中,硅灰石储量居中国第一。已列入储量表的矿产有42种。据公开资料显示,黄石的金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88%,铁矿石保有储量虽只占全省储量的23.7%,但产量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