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告诉一个不一样的杜牧,不一样的清
2025/1/15 来源:不详《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杜牧的清明,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首诗大意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下了一天,路上羁旅客人像丢了魂一样。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但是你知道这首诗,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吗?
01
年,唐朝建国第94年,唐玄宗李隆基登上了皇位,“诗圣”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九十年后(),“小杜”杜牧才出生在西安附近,为了更好地对这两位历史名人进行区分,历史上才有了大小“杜”的说法。
杜甫和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在当时唐朝都城长安城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童谣:“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长安城南的韦家和杜家家族显赫一时,名人辈出,有记载在唐朝,杜家一共出了8位宰相,可见地位之显赫。
比如,著名的唐初贤相杜如晦,就是这个家族在唐朝的代表人物。
02
唐文宗大和二年()杜牧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牧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而杜甫和李白则被称“老李杜”。
杜牧家住安仁坊,在朱雀大街东边,乃是朝廷王公大臣权贵聚集之地。祖父杜佑又是三朝宰相,深得皇帝敬重。唐宪宗曾对晚年的杜佑说:“你不用每日上朝,隔三五天来就可以。”
杜佑的一生很传奇,他出生于唐玄宗年,去世于唐宪宗年,经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六代帝王,出仕三朝宰相。
伴随着多年笔耕,一部《通典》又让杜佑名垂千古。有着这番显耀的门楣,杜牧的童年过得静享安逸。不过世事无常,父亲去世后,家族由于无人打理,杜牧一家的生活陷入悲苦之中。
待祖产卖完后,杜牧一家只能搬到破庙居住。但杜牧却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在看似没有前途的日子里,杜牧和弟弟背诵了《毛诗》、《尚书》,又熟读了兵法。
三年惨淡时光后,杜牧迎来了高中进士好日子,从此也走上了坎坷的仕途之路。
03
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却一直众说纷纭,我们常认为山西的汾阳,又说在湖北黄州,或说在安徽的贵池。那么,哪一种说法比较靠谱呢?
一者,今山西汾阳县杏花村。早在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而且,历代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历史上李白等名人都赋诗于此。此说法最大的争议是,目前没有确切资料证明杜牧来过此地。
二者,湖北黄州(古齐安)的麻城县古镇歧亭之旁。《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当年过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这里的酒是与众不同的“水酒”(又名“黄酒”),是当地特色之一。宋代词人谢无逸也曾写过此地为杏花村的词赋。
三者,安徽贵池杏花村。贵池的杏花村还得到了大量文献古籍的印证。《江南通志》(年)、明嘉靖二十四年(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年)的两部《池州府志》指出,诗吟之地就是贵池西郊之杏花村。
到现在一直有争议。或许,“牧童”所指的杏花村是某个杏花深处的村庄而已。
04
此诗大概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时杜牧为池州刺史。
但是诗中为何用“纷纷”一词来形容春雨呢?春雨应该是细雨,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而纷纷一词,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着急的心情。
清明假期自古就有之,不要单纯的认为清明小长假只是现代人发明的专利,其实很早就已经有清明放假的习俗了。
《唐会要》记载:“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后来唐代又改成:“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最后到了唐朝贞元六年,改成了放假七天,并一直将这一规定延续到唐朝灭亡。
那么唐朝人在清明还做哪些事情呢?
一者,祭祖扫墓。二者,赐新火,插柳。三者,踏青赏景。四者,各类文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