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初步建立起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2022/9/30 来源:不详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美誉。近年来,我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力度,初步建立起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为主体,其他自然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和一般湿地为补充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发布省重要湿地52处,一般湿地处;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3处、湿地公园64处、湿地保护小区处,全省湿地保护率达51%以上。

  3月2日,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下湖水域,天鹅、东方白鹳、白琵鹭等越冬候鸟集结北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气温回暖,武昌湖水位逐渐上涨,越冬候鸟开始聚集,并顺着气流向北迁徙,返回北方繁殖地繁衍生息。记者李博通讯员许京水摄

  湿地生态逐步恢复水鸟数量翻倍增长

  3月初,随着天气转暖,东至县升金湖岸边,白头鹤、白琵鹭、小天鹅等越冬候鸟在此集结开始北迁,成为升金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升金湖有着“中国鹤湖”之称,是重要的珍稀候鸟越冬地之一,也是安徽省境内唯一以珍稀越冬水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于年入编《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每年在此越冬繁殖的鸟类达余种、10万余只。

  为了保护鸟类栖息地,改善升金湖保护区环境,池州市及东至县、贵池区政府明确规定,湖区全面禁止人工养殖、捕捞,腾出空间,修复生态。目前,升金湖湖面人工养殖围网、管理用房全部拆除,各类船只收缴清理、水产养殖全部关停清理。随着保护区生态修复力度的加大,升金湖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湖内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为了解决候鸟在升金湖的“就餐”问题,保护区还种植了适宜水鸟取食、栖息的水生植物,覆盖面积约亩。

  湿地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与资源资本,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极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保护湿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安徽地跨南北、承东启西,湿地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生境多样。安徽是全国湿地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据统计,全省湿地总面积.1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47%,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四大类。全国七大水系中的长江、淮河横贯全境,新安江发源于皖南,巢湖为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分布于淮北、淮南、亳州等地的煤矿塌陷湿地在全国极为典型独特,安庆沿江大型湖泊集中成片,构成了长江中下游区域享有盛名的华阳河湖群。从江南到皖北,风光秀美的安徽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健全保护修复机制实施“四退”工程

  近日,在安庆市林业局联合安庆师范大学开展的全市越冬水鸟调查中,工作人员在安庆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武昌湖湿地一次性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花脸鸭1万多只。经专家确认,这么大的花脸鸭种群在安庆市属首次发现,也是该物种在武昌湖湿地首次“现身”。

  武昌湖湿地是安庆市望江县境内最大的天然湖泊,总面积公顷,是安庆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以来,该市通过实施林长制改革,持续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开展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推进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万元,开展湿地植被修复15处,面积余亩;建立3处野生动物救护救助站,救护救助野生动物只;常年聘请3至4名巡护员开展重点湖泊鸟类监测与巡护工作。目前,安庆沿江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功能完备,已成为众多珍稀濒危候鸟越冬的理想栖息地。在武昌湖湿地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27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天鹅只,越冬水鸟总数量超3万只。

  据望江县林业局党组成员程运斌介绍,为加强湿地保护,落实生态管控职责,年1月,县政府设立了武昌湖湿地保护中心,负责武昌湖湿地日常管理工作。年9月,县政府设立了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望江县管理站,承担县域内江豚保护区的相关职责。该县对湿地、湖面生态管控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管理,并将湿地保护纳入林长制、河(湖)长制内容,专职履行湿地保护管理职能,并整合环保、水利、水产等部门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职能,充分发挥湿地周边乡镇、村的作用,进一步理顺机制、形成合力,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

  湿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健全湿地保护修复机制,我省先后颁布《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其中,去年颁布的《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为全国第一个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将湿地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创新纳入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内容。继续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湿、退居还湿、退建还湿”四退工程,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调蓄能力,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的专门立法,标志着中国湿地保护由此开启历史新纪元,进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至此,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野生动物保护领域都出台了专门的法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加强保护湿地宣传形成保护合力

  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今年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进一步加强保护湿地宣传,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全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呼吁全社会保护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芜湖市湾沚区林业局联合花桥镇人民政府在东草湖省级湿地公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安庆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会同宜秀区罗岭镇城管中队在罗岭社区农贸市场开展“世界湿地日”活动;肥东长临河镇联合十八联圩生态湿地管理公园和参建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等人员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现场开展了年“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联合相关单位开展观鸟活动;马鞍山市在石臼湖开展观鸟活动等。

  “我们通过展板图片、室外显示屏、条幅、广播、设置宣传咨询台等形式广泛宣传湿地的重要性,号召公众爱护湿地、保护湿地,并积极参与共建共享。”亳州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据统计,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共发放宣传单余份、宣传袋余个,现场解答公众咨询的问题余个,并基于广播、宣教等形式开展了多场(次)宣传。今年,亳州市将不断健全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加大普法、执法力度,保护好湿地资源。同时,高质量完成蒙城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利辛阚泽省级湿地公园验收工作,推进涡阳包河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建成6至8个湿地保护小区,切实为公众提供更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生态服务。

  省林业局湿地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持续开展“世界湿地日”“安徽湿地日”“爱鸟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编写出版《安徽湿地保护修复实践与探索》《湿地文学》《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释义》,制作《湿地公益广告》《湿地生态巡护员》等系列宣传片,进一步凝聚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协会学会、科研院所和相关行业团体等社会各界力量,为湿地保护修复献策献力,让更多的人   ·延伸阅读·

  安徽湿地知多少

  湿地意思是潮湿的土壤,即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地势低平,容易汇集地表水和降水较为丰沛的地区易形成湿地。湿地的形成主要受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因素影响。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大陆构造上,处于淮阳古陆与江南古陆之间,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南部成陆最早,以这两个地区的古陆为基础,向周围不断扩展,经历10亿~18亿年的漫长时间和多次海陆变迁,发展成为现在的地貌景观,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天然湿地。而人工湿地形成的时间较短,主要是由人为力量形成的。

  安徽湿地具有类型众多、形成方式多样等特点。全省湿地总面积约为.18万公顷,包括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泊、沼泽湿地等;人工湿地面积约为32.82万公顷,包括库塘、塌陷湿地、运河或输水河、水产养殖场湿地等。此外,安徽还有大面积的水稻田湿地。全国七大水系中的长江、淮河在安徽省内穿境而过,新安江源于皖南,水量充沛,由此衍生出许多支流和湖泊湿地。其中,天然湖泊、天然河流伴随着安徽地质地貌的变迁而形成,历史悠久;但有些湿地因黄河南泛、河流改道、人工蓄水、采煤塌陷而形成,时间较短。

  在湿地保护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以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为主要就地保护措施,注重单个保护地的保护。自21世纪初以来,安徽以建立湿地公园为主要就地保护措施,工程实施也由单个保护地向流域层面和全省层面推进。

来源:安徽日报作者:汤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