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亳村出了个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这里的

2022/10/22 来源:不详

12月16日,在宜兴市高塍镇亳村,陈维崧纪念馆动工兴建。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东坡、辛弃疾,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因陈维崧是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陈维崧是以为有着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作家,人称“清出词坊玉麒麟”与“江南三绝”,被誉为“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的故里在宜兴亳村。

陈维崧纪念馆由亳村自然村陈氏后人集体捐建、高塍镇政府规范管理的公共文化设施,由亳村陈氏陈立中、陈锡平、陈明康、陈铁军、陈继如等发起的陈维崧纪念馆包括陈维崧纪念馆、塍西村民俗村史馆、亳村历史名人馆等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由“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后人自筹资金建设。

亳村陈氏,人才辈出

在宜兴市高塍镇,50余万字的《塍西村志》新近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亳村是塍西村的一个自然村,这部村志的编写历时三年,也是高塍镇第一部村志。高塍镇塍西村亳村自然村,曾有陈氏家塾“浩然堂”,家族文脉深厚,阳羡词派领袖陈维菘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亳村陈氏理事会秘书长陈继如向晚报记者介绍,陈维崧纪念馆的动工兴建得到社会各方支持。在开工之前,宜兴市发改委作出了立项批复,陈维崧纪念馆也获得了建设用地许可证。宜兴市行政审批局《关于同意成立宜兴市阳羡词派研究会的批复》的文件显示,宜兴市阳羡词派研究会具备法人资格,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为了缅怀一代宗师陈维崧,向世人展示他的豪放文采,启迪后人,树立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操,经亳村陈氏理事会研究决定,于陈维崧出生地亳村建造陈维崧纪念馆。

亳村陈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脉厚重,人才辈出,为宜兴名门望族。据宜兴市阳羡词派研究会提供的资料,自宋高宗南渡江南,亳村陈氏始祖陈承先公职授亲军指挥使,被宜兴秀丽的风光所吸引,由浙江永嘉卜居宜兴,定居于湖头白塔里。第四世南雄府尹陈云衢,元明之乱,辟地亳村,入赘吴四泰女,为亳村陈氏始迁祖。亳村陈氏,盛于明末,父子同朝为官,兄弟翰林,成为宜兴历史佳话。陈一经以纯孝硕德而著名,长子陈于廷,东林党重要人物,太子少保,位列九卿,进入朝官最高层。陈于泰,崇祯四年(),状元及第。

陈于廷四子陈贞慧,著名散文家,明末四公子之首。陈贞慧长子陈维崧,清初阳羡词派领袖,诗人、散文家、骈体文家。他自幼酷爱读书,过目不忘,由苏州名士(进士)钱僖等启蒙。10岁时曾代祖父作《杨忠烈公像赞》,誉满左江,17岁应童子试夺魁。康熙八年(),由大学士、大司马宋德宣举荐,以诸生身份应“博学宏词”科,名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修纂。

“湖海楼”遗迹今犹在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年出生于亳村书香门第。年(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初七,陈维崧因脑疾长逝于北京琉璃厂住所。据其弟陈宗石统计,陈维崧共存长调、中词、小令调,词阙,是中国词史上创作量最大的词家。其著作有《陈检讨诗集》、《陈其年骈体》、《射雉集》、《今诗箧衍集》、《陈其年词集》、《陈其年制义题词》、《湖海楼全集》、《妇人集》和《检讨古今词选》等。

陈维崧生于书香门第,这个门第即是亳村湖海楼。据宜兴地方掌故研究者、高塍中学教师陈晓斌介绍,亳村陈氏源自安徽亳州,明中叶左右走向鼎盛,至明末渐趋没落。那时亳村陈氏出外读书或做官的人特别多,特别是少年才俊陈维崧,自父亲陈贞慧去世后家道中落,乞食四方,留守在家的太夫人或母亲、媳妇总是登上此楼朝“西湖”(滆湖)方向望。只要一看到挂满帆的航船过来,就知道家人回来了,以至当地老百姓就称之为“望湖楼”。但望湖楼毕竟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俗语,名不见经传,上不了大雅之堂。于是,有人就根据陈维崧作品集《湖海楼诗集》,把它定名为“湖海楼”。几年前,在亳村河中曾发掘出一块“承云塔”碑铭,尽管最终经大多数地方文化研究者认定它与湖海楼遗址无关,但依然是亳村厚重文脉的不可多得的见证。

黑龙江鸡西市陈老先生祖籍亳村,原在某新闻单位工作,业余时间花费大量心血搜集整理亳村陈氏的资料,撰写文章。按他的说法,这望湖楼应该叫远阁,建于明代末年,是陈贞慧为其父陈于廷告老还乡而建,楼名由明末大思想家、哲学家黄宗羲所起,“远阁”的匾额为进士汤兆京所题。

不久前,宜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夏正平前往亳村探寻湖海楼古迹。夏正平说:“我见到了夕阳里的湖海楼。这是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璀璨篇章的小楼、“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的藏书楼。一首首词,一篇篇文,便让江南宜兴永恒地立在时空里,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诗人已逝,藏书楼已坍塌,只留一些残垣断壁让人遐想,但是,文学的气息和伟大的情怀却永恒不灭。高塍亳村,我一直读“毫”村的地方,令我感受到遥远的文学的气息。”

曾经担任过宜兴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会长的宜兴作家梅南频,在其散文中对亳村湖海楼有过这样的描述:我希望在亳村能看到一些辉煌的见证,哪怕破旧或者沾满了尘埃。陈维崧很苦。仅在任4年,便卒于任上。最终还是由在京契友集资收殓,才送柩归葬于亳村家乡。

陈维崧的父亲陈贞慧

陈贞慧(—),字定生,亳村籍,是陈维崧的父亲。陈贞慧史称陈处士,著名散文家,入《清史稿?遗贤传》。陈贞慧与桐城方密之、如皋冒辟疆、商丘侯方域史称复社四公子,并以其为首。与贵池吴应箕同为复社后期领袖。

陈贞慧天生聪慧,幼时随父于京官任上,受诸多社会名流指点并深为东林党诸贤顾宪成、杨涟等钟爱。崇祯三年()取乡试副榜。崇祯初年前后起,陈贞慧在南京,与李贞丽交好,并在媚香楼与诸文人,公子唱酬,宣泄对时政的主张,与“秦淮八艳”之李香君、董小宛等过从甚密。

陈贞慧在吴应箕、侯方域等东林党后人的支持下,于姑苏虎丘集会,重树复社旗帜。明朝覆亡后,南明王朝在凤阳总督马士英拥立下在南京成立。原阉党爪牙阮大铖,当上南明朝兵部侍郎。陈贞慧等“聚太学之清流”,与吴、侯等一帮文人,冲进阮大铖宅邸,将阮揪出痛打并示众。陈贞慧、占应箕、顾杲于亳村家中书房文杏斋定稿的《留都防乱揭贴》于一夜之间,散遍南京的大街小巷,轰动江左,百姓终认清马、阮之丑恶。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三月,马、阮报复,陈贞慧等被捕入狱。清兵进攻后陈贞慧为一马姓团练所释。遂潜回亳村,守父陈于廷墓地,居土室,十年不入闹市。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黄宗羲为他作墓志铭。陈贞慧一生著作甚丰,吴应箕、冒辟疆、侯方域等为其作品写序。《过江七事》以其亲身经历,叙述南明覆亡,乃潜心十年所作,史学与文学价值极高。(晚报记者何小兵陶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