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东风鼓春潮广袤沃野绘新篇全面推进

2024/8/23 来源:不详

图为石台库山农民丰收节上当地村民在打稻谷。记者左泽川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过去的一年里,池州市上下鼓足风帆,致力于乡村振兴,在广袤金色的田野上洒满希望。壮大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1月8日,冬日暖阳下,青阳县乔木乡副乡长戴克恩来到黄精基地里,看着黄土地上一抹抹绿色,他更加坚定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信心。戴克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黄精生长周期一般5至7年,这批黄精年开始采摘,预计每亩收入能够达到5万元左右”。“自从村里发展黄精产业后,我们不用出去找工作,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村里发展特色产业,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带动了我们增收,真好!”当天,三五成群在黄精基地忙活的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黄精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为安徽省“十大皖药”之一。乔木乡地势南高北低,特别适合黄精的生长,是黄精的核心产区之一。“我们申报的九华黄精小镇通过了省发改委公示,正式进入年度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戴克恩告诉记者,年以来,乡里在发展传统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以九华黄精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并积极申报创建省特色小镇,此次成功申报必将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乡域经济实力,改善乡村发展面貌。这些年,乔木乡高度重视黄精产业发展,积极鼓励个人、农业产业化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黄精种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通过新泰药业、丰创生物等龙头企业带动九华黄精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乡有11家从事九华黄精种植、生产、销售企业。全乡发展黄精种植余亩,此外黄精生产和研发也在不断发展,新泰药业生产车间获得池州市首家GMP认证,取得2项黄精专利,乔木乡牵头成立九华黄精康养产业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黄精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戴克恩表示,未来小镇建设将立足黄精产业种植、加工、研发,挖掘黄精文化价值及其相关产品的价值,拓展文化旅游功能,实现黄精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步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统筹规划特色小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借助特色小镇平台,更好地向外推介宣传九华黄精品牌,促进九华黄精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北有长白人参,南有九华黄精”,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着力打造黄精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并先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森林生态产品,目前已开发出黄精酒、黄精茶、黄精丸等30余种系列产品,现有九华黄精种植面积2.06万亩,百亩以上种植基地23个,“十大皖药”标准化种植基地1个,黄精GAP种植基地2个,销售收入2.4亿元。下一步,我市将研究制定九华黄精栽培、采收、加工等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到年,实现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同时加强九华黄精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开发,努力将九华黄精打造成为长三角健康养生首选产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兴旺,才能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制定《池州市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以茶叶、九华黄精、池州鳜鱼、皖南土鸡为主的特色优质产业发展。发掘内在活力建设美丽乡村秀丽茂盛的群山环抱,错落有致的房屋林立,国道迎面而过,村庄小道上闪闪发亮的太阳能路灯,这是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点青阳县蓉城镇云山村汪村中心村;“三潭一渠”穿村而过,村中民宿层叠有致,古石板步道、禅文化广场处处呢喃着历史的私语,这是年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陈畈中心村;小小菜园,游客自耕自种,漫步在斑驳印迹的三条岭古道,梦里慢庄,这是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东至县尧渡镇尚合村……在池州,这样弥漫着古老气息、风景优美的乡村比比皆是,青阳县朱备镇朱笔行政村榨里中心村便是其中一个典范。年6月,榨里村在市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支持下,在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打造了米的观光大道及米的田园游步道。村庄里,曾经光秃秃的院墙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花池,季节一到,各色花种争相斗艳。“自从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后,亲子乐园、健身广场都有了,还修了公厕,垃圾池也有了分类规划。”村民李红山说,环境变美了,有的乡邻们开始种些花花草草为村里添彩,藤蔓上的那一片红火是榨里村村民对生活的希望,预示着该村永不凋零的韧劲和活力。近年来,我市基于乡村发展规律,由点到面,努力为农民打造幸福生活美丽家园。年,我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上级财政奖补和市县配套整合资金2.07亿元,吸收社会资本5千多万元,完成了6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全市已建和在建的省级中心村达到了个。(下转2版)(上接1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建成省级中心村个,市县自建中心村个,其中90%中心村已成为生态村,打造出了青阳陈畈、贵池渚湖姜等一批生态好、环境美的美丽村庄。建设美丽乡村,并非对城市的鳞次栉比进行精准复制,而是有效发掘乡村的可能性,使其具备的独特性、地域性发挥到极致。下一步,我市计划每年建设50个左右的省级美丽乡村和个左右的美丽自然村庄,同时将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使美丽乡村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保留住美丽乡村的“形”,更保留住美丽乡村的“神”。盘活土地资源打造沃土良田一条平整的机修路还透着新鲜土地的模样,它一路连接着田头,放眼眺望,曾经残旧的马衙四岭水库东干渠上架起了崭新的桥梁,路两侧的防渗渠纵横相间,渠道旁的农田里,村民们笑意盈盈地耕作着,宛然一幅现代农业新画卷铺展开来,这便是现在的贵池区马衙街道童铺村。“过去这里灌溉、防洪总成问题,所以有很多荒废的田地无人耕种,现在问题解决之后,地都重新种上了,这都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童铺村党委书记严辉煌感慨道。年10月,马衙街道童铺村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年3月份建成使用后,制约农业生产的灌溉缺水、洪涝威胁、交通不畅等多个难题都得以解决。“以前旱季从马衙水库取水灌溉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现在水泥路、防渗渠、涵洞修到了田间地头,取水缩短到几个小时,种地也可以变成一件幸福的事。”马衙街道刘村组村民刘自学脸上洋溢着幸福。在池州,像这样土地重新平整、农田焕然一新的还有牌楼、梅村、涓桥、乌沙、秋江等许多地方,就在贵池区秋江街道阮桥社区,一项土地平整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整齐排开的大棚支架高高地架在经过平整的土地上,排水沟渠、机耕路贯通,俨然有了“脱胎换骨”的模型。“我们这儿地势高,地很干,愿意种地的人不是太多,不过现在土地平整了,以后建好了,我们都愿意种地。”秋江街道阮桥社区村民阮良付告诉记者。据了解,截至年12月底,秋江街道阮桥社区土地平整施工已完成,农田水利渠道已贯通,周边的机耕路正在按规定施工中,预计年2月便可以投入使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秉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目标任务,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成生态农业、现代农业、规模化农业综合发展,真正做到让土地“活”起来,让农田“动”起来,打好种业翻身仗。记者郑媛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