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用工,谁的双手摘春天中原新闻网
2024/8/30 来源:不详淡烟微雨,采茶时节。 眼下,春茶采摘逐渐进入高峰期,对于茶农、茶叶企业来说,现在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刻。采茶,作为茶叶生产第一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费工费时,需要大量的人力。春茶一天一个价,是茶农和消费者的共识,采摘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身价。季节性用工缺人手3月27日上午9点左右,天空飘着细雨,在安徽省郎溪县凌笪乡天目子胥茶叶种植家庭农场的茶园里,工人们穿着雨衣雨裤,在冒雨采摘白茶。“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这里的采茶工可以说是一人难求。”农场负责人吴志成介绍说。吴志成种植了多亩白茶和黄金茶,采摘期集中在清明前后20天左右。疫情期间,人员不能流动,不能聚集,导致用工紧缺。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是太平猴魁的原产地,每年茶季茶工缺口约00人。采茶工紧张,机器采茶面积小,是茶业生产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市大部分是山区茶园,很多山区茶园只生产一季名优茶,机采面积难以扩大。”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彭有生告诉记者。“瓜片茶大规模上市的时间比较晚,需要到谷雨前后才会进行大规模的采摘。目前采摘的明前茶数量很少。”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产业股股长荣先卓告诉记者。3月底的倒春寒再加上疫情影响,不少茶农还没有外出务工,使得清明前后瓜片核心产区尚未出现用工短缺的情况。名茶采摘靠巧手“我们种植的茶叶90%为黄茶和白茶,这类名优茶因特殊的栽培管理模式,只能依靠人工采摘,仅外地员工就需要近4万人。”广德市农业农村局总农业师罗道宏表示,用工短缺是茶企、茶农面临的首要问题。我省是茶叶大省,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生态优良、气候温润,名茶辈出。名茶出高山,还需要有一双灵巧的手来采摘加工,尤其是高档名茶,更是费时费力。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的太平猴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并严格做到“四拣”:拣山、拣丛、拣枝和拣尖。同时,“拣尖”时,还有“八不要”: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对夹叶、病虫叶不要。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六安瓜片以其形美、色绿、香浓、味醇而享誉于世。瓜片茶的采摘是个技术活,需要手法细腻,把叶片轻轻捏下,不可使叶片受损,也不能折断枝条。一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手法最快、最麻利的工人也只能采5斤左右鲜叶。如果气温升高太快,新叶加速老化,采摘时间还要大大缩短,这都需要通过增加采茶工的人数来解决。因而,有民谚说道:清明摘不得、谷雨摘不彻(来不及)。宣城、池州的名优茶生产,也大都是这样的模式,采茶高峰期,名优茶采摘、加工时,一工难求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难题。内联外招多几手面对一天天长大的茶叶,各地都提前采取措施,想方设法解决采茶工短缺难题。2月下旬,歙县农业农村局、歙县歙茶产业发展中心联合县妇联,针对全县茶企用工量和富余女劳动力进行了全面摸底,积极搭建网络交流平台。目前,已解决余名女劳动力务工问题,有效缓解了疫情下茶企“用工难”和富余女劳动力“务工难”之间的矛盾问题。有着近亩优质茶园的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每年都要为找足采茶工犯愁。“在疫情防控期间,村里就主动联系本地原来在外的务工人员,让他们留下来,就地复工复产,采完春茶再外出务工。”王建伟告诉记者。为解决用工问题,广德市鼓励本地采茶工就近就业,同时开通点对点包车服务运送外来采茶工。目前,该市已在本地招工6万人,从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招收采茶工3万余人,采茶用工问题基本解决。此外,该市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发布“志愿服务助春茶采收”倡议书,动员党员职工、妇女同胞和闲置劳动力等,成立“志愿采茶队”服务春茶采收生产。该市还利用镇村公交全覆盖的优势,“定制”公交线路,为茶企、采茶工提供员工专线。茶季来临前,黄山市及时出台针对茶商、采茶工和茶企的系列政策措施,减少疫情对春茶产销的影响。目前已落实采茶工2万余人,基本满足茶园采摘用工需求。黄山区认真摸排当前采茶工对接情况,开发了“太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