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
2023/5/9 来源:不详北京好治疗手足癣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115/8593378.html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池州市贵池区经济能否“迈好第一步”,关乎运行态势和长远发展。该区发改委和区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居前列”,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见好、好中蕴新的态势,交出了一份高分“期中答卷”。
城市风貌。贵池区委宣传部供图
干在实处,“五新贵池”根基更稳
今年以来,贵池以实干实绩答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考卷。在年初的区“两会”和前不久召开的区第五次党代会上,区委、区政府明确指出,要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紧在前、快在前、干在前,全面实施“六大行动”,聚力打造“五新贵池”,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谋定而后动。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部署,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全区上下迅速统一思想、展开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鼓足干劲抢新机闯新路。
细读年“半年报”,“稳”成为上半年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亿元,增长16.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增幅3.8、3.6、0.7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增长9.1%。
经济总量增速快于全国和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更多的经济指标也在阐释“稳中有进,进中争先”之势:
农业“压舱石”稳固。上半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3%。
工业稳中向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3%,高于全市增幅3.7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增长16.8%。工业用电量增长23.4%,与全市增幅持平。
投资量稳质优。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超上年同期增幅9.6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增长7.8%。
市场活力持续恢复。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亿元,增长27.0%,较去年同期提升3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7%。
扬帆启航,千帆竞技。在上半年池州市“三县一区”横向比较的排行榜上,贵池的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引进项目总数、财政收入、旅游收入等绝对数全市领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新兴性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财政收入、工业用电量等指标增速均位居县区首位。
主要指标向前奔跑,经济的“抗压性”和韧劲得以显现。这份优势的背后,是该区上下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真实写照,是贵池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结果,也是贵池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蓄势的最佳体现。
城市风貌。贵池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动能积聚,进的势头更强
产业强则经济强。该区始终将产业强区作为重中之重,一锤接着一锤敲,实打实地把做强产业这项工作抓好。从上半年数据看,该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8.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8.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亿元,分别增长9.9%、20.9%、13.5%,第一产业保持稳定,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态势明显。
该区新动能加快引育,聚焦“两装两新”主导产业,制定了重点工业企业培育、主导产业链长制等一揽子方案,一体实施“链主”企业培育、项目攻坚、平台聚链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户、上市后备企业5户,实施工业技改项目86个、完成投资48.3亿元。
新业态、新动能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不断增强。上半年,该区“两装两新”产业实现产值.3亿元,增长56.3%,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八成。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呈现出增速快、韧性强、潜力足的良好态势,产值分别增长64.1%和72.9%,高出全市增幅14.1和14.5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分别增长38.6%、46.7%。
作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主战场,园区是贵池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上半年,池州高新区加快提档升级建设“千亿园区”行动,数字赋能开局破题,全市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在这里揭牌运行,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增长63%,成功跻身全省开发区30强,获评“省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平天湖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编制了整体开发运营规划,“东湖西村”旅游格局加速成型,全域旅游创建稳步推进,全区共接待游客.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09亿元,分别增长32.6%、32.1%。
面对风险挑战,什么才是经济稳增长的关键?该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重点项目。在上半年贵池的“会客”名单中,中建材、中国能建等一批“中”字头企业频频出现,高位互动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合作协议的签字落地。更加重磅的是,6月30日,中国电建集团的总投资超亿元的一揽子项目签约,涵盖抽蓄电站、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文旅整体开发等领域。这些超大体量的项目集群,成为精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项目典型代表,也持续为贵池高质量发展“加油”。上半年,全区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5个,比上年增加6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6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达83.78亿元,增长3.2%。实现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增长48.6%,两年平均增长34.5%。
与此同时,一批批重点项目铆足劲、拉满弓,为“十四五”高质量开局注入强劲动力。中建材新材料、长九二期、海螺四期等10个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芯元基半导体等2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贵池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的县区。到6月底,全区个省重点项目和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9.71亿元、6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1.1%、72.4%。
该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智慧贵池”成功“登云”,“皖事通办”平台加快建设,95%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实现最多“跑一次”,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实现“一日结”。还建立企业诉求“直通车”机制,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帮助企业解决难点问题60个,减税降费5.4亿元、融资7亿元,解决企业用工余人。
产业发展。贵池区委宣传部供图
共舞“双循环”,运行质效更优
上半年,这份亮眼的答卷,在于产业所构筑的坚实基础,在于大项目所描画的未来,更在于构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处处体现着贵池经济继续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分析显示,该区经济的“稳”,在于向好的因素不断累积。在农业供给方面,全区夏粮总产2.47万吨,较上年增加0.18万吨,增长7.9%;油菜籽产量3.20万吨,增长20.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37万吨,增长4.4%。生猪产能快速回升,共出栏13.15万头,增长38.6%,6月末生猪存栏11.69万头,增长41.8%。肉类总产量1.35万吨,禽蛋产量0.5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3.32万吨,分别增长23.7%、2.9%、4.2%。工业方面,分三大门类看,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5%,规上制造业增长30.8%,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2%。
企业的利润数据释放出更加积极的信号:1至6月份,全区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0亿元,实现利润16.81亿元,分别增长了68.5%、57.8%。
落地的大项目,为投资释放出强劲的“虹吸力”。从三次产业投资来看,一二三产投资分别占比2.1%、35.6%、62.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9%,技改投资增长48.4%。从项目个数看,6月末全区在库统计投资项目个,比上年同期多了6个。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但同样离不开巩固壮大的内部市场。半年来,红火的消费、繁忙的外贸,跳动着经济持续回暖的脉搏。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35亿美元,增长22.4%,两年年均增长27.8%。净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7家,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43.99亿元,增长30.0%,较去年同期提升37.6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增长9.6%。尤为惊喜的是,越来越多商品和服务加速线上线下融合,使更多的消费“购物车”拉动了数字经济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全区电商行业交易额达6.62亿元,增长39%。
新发展格局下促进消费,该区有基础也有条件。首先,经济的稳中向好,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税源基础。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2亿元,增长20.0%,两年平均增长17.8%,随之而来的是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24.25亿元。其次,居民收入在提升,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7.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增长15.6%,超过城镇增幅4.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0.4%。此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新增各类市场主体户,其中各类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
服务窗口。贵池区委宣传部供图
筑牢底线,民生福祉更好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贵池交出的半年成绩单中,还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件件、一桩桩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记录下贵池区委、区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浓浓的为民情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上半年该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累计新增就业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5%。兜底保障持续加强,基本养老保险新增扩面户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和救助资金.9万元、.8万元。省定33项民生工程资金拨付进度超时序10.7个百分点。投入万元实施了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工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也达到90%以上。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进校园余场次,惠民文艺演出5场。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启用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设置38个新冠疫苗接种点,扎实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今年,该区还高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改造76个老旧小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发展“六大产业”基地2.67万亩,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美工程”,改造户厕户,完成2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工程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区、镇、村三级的环境监督长制,守好贵池的绿水青山……(赵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