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故地荡里姚
2022/6/16 来源:不详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5630.html
贵池区东南山区,山静林幽,峰壑含烟,群山腹地平坦开阔,曾有湖泊如明珠镶嵌,东起青山庙,西至西华姚,南抵桃花山,北达董冲岭。春来碧波新涨,敛尽风光,湖中白虾成群,每逢雨天,湖水挟着白虾经沟潭流出,道道银白在水中翻滚跳跃,壮观至极,此地得名“虾湖”。天宝十三载,谪仙李白游秋浦时,夜宿虾湖,写下《宿虾湖》,“虾湖”美名是以广为人知。
宿虾湖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明晨大楼去,冈陇多屈伏。
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
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鸡鸣发黄山,暝投虾湖宿。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随着时光推移,因峡谷过窄,导致湖床淤塞,虾湖逐渐干涸。元朝末年,贵池姚氏从建德(现属东至县)迁居于此,四周群山环抱,白洋古河道横贯西北,河岸是山峰矗立,绝壁千仞的小香山。村子南边是跌宕起伏的南屏山,向北延伸出一座巨岩直插村庄,形如一艘大船,名叫船山。村子的东面是来龙山,从山里朝外看,极像一条卧龙,头枕南屏山,尾摆白洋河。北边是一片较开阔的田畈,一头连着村庄,一头挨着白洋河,对岸是山泉甘甜董冲。
由于村落地处交通要道,东连青阳、九华山,西过古岭通江西,南越黄山岭通徽州,北顺白洋河经池州达长江,当地货物运输有肩挑、驴驮、水运等方式,陆路和水路运输都很方便,这里逐渐发展成繁华“闹市”,分出前街、后街和横街三个街道,铺舍林立,人口众多。村南的船山上原有石香案,正对九华山,昔日朝九华回来的善男信女都要在此焚香回拜,故又称为回香炉。村子东边过去有条楼华河,汛期雨量大,村民在上共建十几座香碓,主要用于碾制香料和农产品。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加上明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姚氏家族人丁兴旺,村落经济繁荣,并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公元年)筹建了荡里姚氏宗祠。荡里姚氏宗祠是当地姚氏的总祠,从元末到明中叶,荡里分出了南边、湾里、西华、殷村、茅坦、楼华、马家坦、古水洞等八个自然村落,大部分村落都修建了自己的分祠。过去宗祠的门前旗杆林立,旗鼓肥大,紧靠半月型池塘有序的排放。据《姚氏家谱》记载,明清两代考中进士、举人17人,考中贡生22人,废除科考试制度后,清末民初,考进高等大学的有37人,外国留学4人,查考仕籍任县级以上职务者达80多人。
乡民们对宗族文化寻根式的热爱与认同,在宗祠里得到集中体现,其中就包含了世代相传的傩事活动。明代嘉靖刊本《池州府志》载,“乡市同社者偕社众道社神(傩戏面具)于轮岁者之庭,祭以祈年”。祠堂,成了傩戏演出的中心。每年正月初六早饭后,全族男丁集中于宗祠,烧香礼拜后,将傩仪的道具、服装、供品全都有序排好,从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五,整个傩事热闹非凡。聚族而居的宗族,以血缘关系和宗族意识为纽带,无疑是传统文化最为虔诚的守护者与传承者。
在这片“无傩不成村”的山区,荡里姚氏宗祠每年举行的傩事活动,既是请神祭社的重大事件,也是民众敬祖娱人的狂欢形式。尽管经历风霜,“傩”仍是姚氏宗族群体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部分,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也展现了宗族文化的温暖。
如今荡里姚氏宗祠门前,那一潭清浅幽水,据说是正是虾湖遗存,恬淡的水面很难让人将它与千年前的浩渺碧波联系起来,周边经过美丽乡村改造,修建了生机盎然的绿化带,增添了古风古韵的文化墙,摆放了古代水碓的模型,一面墙上还绘有几束荷花。天气晴好时,水面粼粼波光投射到墙面,恍然中,仿佛又见荷花摇曳。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