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新
2023/2/17 来源:不详2月23日,池州市政府新闻办、池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召开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明星通报年全市环境质量情况、年生态环境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池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洪峰主持。
年全市环境质量情况
环境空气质量情况
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0,居全省第4。空气质量中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为52.3微克/立方米,臭氧平均浓度为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6.3%。
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编制并印发了《池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对10家省级和11家市级碳排放核查企业开展了核查工作,配合省厅完成了两家发电行业的碳履约相关工作。积极推进“近零示范区”“低碳示范园区”等建设。
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动VOCs精细化治理,制定了VOCs治理-年度项目清单,实施重点企业VOCs综合治理。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督促九华电厂等3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强化推进重污染天气应对,组织家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了绩效分级评定工作。组织机动车尾气路检路查,检测车辆辆,推动落实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I/M制度)。强化秋冬季大气污染管控,对建成区建筑工地扬尘、餐饮油烟、工业企业废气等涉气污染源全时段进行巡查。
水环境质量情况
根据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的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池州市城市水质指数为3.,排名全省第二位,水质较上年改善1.4个百分点。长江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合格,县级饮用水季度水质全部达标,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
根据初步统计,1-12月相关断面水质提升27次,净获得生态补偿万元,其中,石台县获得生态补偿万元;青阳县净赔付万元;东至县获得生态补偿万元。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达标管理任务。结合“十四五”期间国家地表水监测新的要求,切实强化水质自动站监测预警功能,按日调度自动站水质数据,及时对超标数据进行现场核实,确保境内主要水体水质稳定达标;积极谋划“十四五”期间水总量减排,比照“十三五”减排任务,不断挖掘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提升和配套管网的完善等工程减排量。初步测算,全市可削减化学需氧量(COD)吨,削减氨氮(NH3-N)吨,圆满完成年减排任务;规范开展工业污水整治工作。完善工业园区雨污管网建设,鼓励园区企业实施中水回用,鼓励工业企业在符合纳管要求情况下,尽量纳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强化污水源头管控,从严开展新增入河排污口审批工作。全年仅新增5个城市和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强化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全面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检查,完成28个水源地40个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并开展“回头看”。目前规模以上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全部得到划定,乡镇居民饮水安全进一步提升。
土壤污染防治情况
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更新我市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督促51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完成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完成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对全市27个“双源”开展地下水状况评估工作,完成4个地下水国考点位达标保持(改善)方案编制上报工作。完成18家尾矿库污染防治成效评估。印发《年度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委托第三方单位对全市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开展二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对全市44家产废单位和3家经营单位开展危废专项整治行动。
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我市共完成25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3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3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提质增效和贵池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会同市农业农村、水利、住建和乡村振兴等部门完成验收评估工作。
开展“绿盾”强化监管。深入推动自然保护地内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建立“绿盾”重点点位台账,督促县区开展台账再核实工作,逐一完善重点点位台账。根据自然保护地人类监管系统下发遥感点位数据,我市已完成卫星遥感点位实地核查工作,涉及我市4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共计84个点位。经核查,发现问题点位15个,已整改完成6个,剩余9个点位正在有序整改中。
年重点工作安排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协同开展减污降碳。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查,深入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编制年温室气体清单,为全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提供数据支撑。积极推进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等建设。
2.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以火电、钢铁等行业和柴油货车、秸秆焚烧等领域为重点,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和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体系,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工业园区,实行重点减排工程清单化管理;加快推进化工、涂装等重点行业VOCs深度治理,加大钢铁、水泥等行业氮氧化物减排力度,推进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和车船清洁化推进力度,消除内燃机冒黑烟现象;完善柴油货车使用、检验、维修和报废等全流程管控。
水污染防治工作
年将重点针对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工业面源污染治理等角度实施整治工作。
1.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工业污染防治。完善工业园区雨污管网建设,鼓励园区企业实施中水回用,鼓励工业企业在符合纳管要求情况下,尽量纳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2.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整治,鼓励村镇连片供水。
3.逐步深化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将参照省级生态补偿制度修订我市生态补偿办法,并逐步将省控断面纳入生态补偿范围,进一步扩大生态补偿制度覆盖范围。
4.加强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开展升金湖生态安全综合调查与评估,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站及预警站建设。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1.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力度。统筹谋划年度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开展用途变更“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更新全市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名录。持续推进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推进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工作。做好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推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信息化监管,开展规范化环境管理检查,组织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指导县区申报年度中央财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
2.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分解细化“十四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目标,明确年度完成25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6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和3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积极申报中央财政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县区自查,市级复核方式,集中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存在的环境问题,逐步构建“清单+闭环”、“倒查+问责”等工作机制。
3.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对已整改完成的问题,不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和死灰复燃;对未整改完成的问题,加大调度力度,督促地方政府加快整改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管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查处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违规行为,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推进青阳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目前,我局正在研究制定池州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举报身边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做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不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答记者问
问
安徽日报:池州市近年来正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市八大新兴产业之一,请问目前取得了那些进展,下一步有何打算?
好的,感谢提问。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八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的实施意见》(池发〔〕11号),加快我市八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市八大新兴产业之一。
从年8月份开始,我市成立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群长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群长是市政府副市长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成立产业集群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的日常工作。去年以来,在群长的带领下,走访调研了全市60余家与产业相关的重点企业,编制并印发《池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池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实施方案》和产业链图谱,成立了池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协会,建立了重点项目库并定期调度推动项目进展。总体工作进展较好,成效明显。
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培育取得新进展。以西恩新材料为代表的的锂电池板块企业、以艾可蓝为代表的先进环保板块企业、以鸿亮竹叶为代表的的资源综合利用板块企业、以科居为代表的绿色新型建材企业,龙头带动效应正在逐步增强。二是产业链逐渐延长,产业集群基础正在形成。锂电池产业链和竹产业产业链发展工作势头向好。三是产业产值增长明显。
下一步,池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专班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以“清单化、闭环式”措施做好要素保障工作,推动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推进产业链不断延长,促进重点项目尽快落地投产。二是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做好精准招商工作。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强化技术支撑。四是发挥好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协会作用,推动以商招商。五是开展好“政策找企业”活动。动态调整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主动宣传,上门服务。六是组织对外交流学习,增强产业发展本领。
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