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1首清明诗,前2句写凄凉景象,最
2023/3/21 来源:不详北京什么皮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家家都要为故去的亲人扫墓祭祀,寄托对亲人的怀念和哀思。现在每年的祭祀活动一年比一年早,人们往往都提前去墓地祭拜,反而清明节当天去祭奠的人很少了。但古时人们大都是清明节当天去扫墓,这天还有踏青、插柳的活动的习俗。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从古至今,清明节前后下雨的天气很多,其实这是应节气的自然现象,只是在清明节当天下雨,让人们平添悲伤的感觉。民间认为清明下雨是好事,有“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的说法。这里的中举是指这时候正是万物生长的关键时候,万物需要充足的雨水滋润,这样秋收才有一个好盼头。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很多,今天介绍唐代诗人杜牧对清明节的描述。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家喻户晓,连孩子们都会背。是说清明时节风雨飘摇,诗人杜牧一个人在雨中赶路,触景生情,倍感凄凉。清明节本应该和家人团圆一起上坟的日子,可如今却身在异乡,纷纷的小雨更是营造出怀乡哀伤的心境。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愁容满面,悲伤不已,内心对逝去亲人的怀念都写在脸上。“欲断魂”三字,是形容在阴雨连绵的路上,过往的行人情绪低迷,表情像断了魂一样散乱。诗人受不了这种压抑的情绪,想喝点酒舒缓一下,正好有一个放牧的幼童,就上前寻请问牧童,这附近哪里有酒家啊?牧童指向远处说,在那边的杏花深处有个村庄,叫杏花村,离这儿不远了。
提到杏花村,人们就想到山西的汾酒。很多名人都对杏花村的酒赞不绝口,这也提高了杏花村的知名度。那么杏花村到底在哪里,人们是众说纷纭。山西临汾、安徽贵池、江苏南京、徐州、湖北麻城、长安等地的人,都自称本地是杏花村属地。还有的酒家也抢先注册杏花村商标,因为杜牧的“杏花村”三个字就是招牌。可见杜牧给商家早就做好了宣传,还不要广告费,真是无私奉献啊。
有专家推断说杏花村应该在长安,因为杜牧的老家长安。但更多的人认为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历史悠久。在考古中发现有汉代的很多酿酒工具和酒器,我国大量酿造白酒是在北魏时期,到了唐代,酒家的数量更是到处都有,诗人更是喜欢喝酒,欢乐时助兴、悲伤时解愁,平时喝就是自得其乐,特别是写诗的时候,越喝越来灵感。你看杜牧走在路上还惦记喝点小酒,一是为了歇歇脚解乏,二是借酒浇愁。
这首诗通俗易懂,没有一个难字。也不用典故,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所以连孩子都会背诵。在写法上层次清晰,意境优美,头两句写情景、环境和气氛,以及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按照顺序循序渐进,一起一承。第三句、四句写排遣这种愁绪的方法,此情此景正是小憩喝酒,消散忧郁心情的时候,诗人迫不及待地找寻酒家,让牧童为其指路,这是一转一合。此诗不是一览无余,让人索然无趣,而是用小牧童增添诗的色调,一改头两句沉重的气氛,使情景变得明快活波起来,让人有春风扑面的感觉。
孩童天真浪漫,他不知道大人为什么会伤感,孩童的心中是灿烂的春天。诗人在此勾画出一副春意盎然的乡村画面。诗人最后一句收尾戛然而止,诗人按照牧童指引的方向,是怎样的欣喜找到酒家,自斟自饮地喝着美酒,是否能消愁解闷,诗人让读者意犹未尽,留给人们广泛的想象空间。这首清明诗堪称经典之作,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咏诵这首诗,前面2句写清明路上的凄凉景象,后面2句让人眼前一亮,意趣盎然。
清明时节,气候多变,有时晴空万里,春光灿烂,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霏霏,绵绵不绝,寒意袭人。望朋友们外出时做好防护,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圆满完成对过世的亲人祭祀活动仪式,寄托自己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