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池口风雨留三日,有客有客字子美
2024/9/8 来源:不详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40901/r3sap6s.html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①(其一)杜甫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②,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鸣呼一歌兮歌已哀,恶风为我从天来。[注]①乾元二年()十一月,杜甫携家人违难,一路颠簸,流落到同谷县,创作了这组诗,共七首。②狙:猕猴。狙公:养狙之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是诗人的自述,既强调了诗人的身份,又照应了题目,抒发了诗人的孤苦无依之感。B.第五句暗示了诗人正在经受战乱之苦,因为战乱,与家乡音书不通,有家难回。C.第六句是特写镜头,诗人想象沦陷区的家人生活凄惨,手脚冻裂,皮肉都已经坏死。D.诗人在诗歌的结尾大声哀号,并借助呼啸的北风渲染悲愁的情绪,感情极为悲惨凄楚。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形象?C首联,作者给自己画像:名字“字子美”,身份“羁旅漂泊的游子”,肖像或外貌“满头蓬乱的白头发盖过了耳朵”,塑造了孤苦无依年岁老迈的诗人形象;颔联写自己终日跟在猿猴后面捡些橡树籽充饥,还是大冷天,山谷里太阳也下山了,表现生活穷困潦倒缺衣少食的窘迫艰难;颈联写中原还是音信不通不能回去,我手脚都冻开裂了,皮肉坏死,以特写镜头进一层展示自己生活的凄惨可怜,物质的窘迫本已让人难捱,更何况有家难回,音信杳无,极力表现思念家乡和亲人给自己带来的悲痛之情;尾联直抒胸臆,啊,我唱起第一首歌来已是悲伤不已,凄凉的风又为我从天上刮来。诗人大声哀号,并借助呼啸的北风渲染悲愁的情绪,感情极为悲惨凄楚。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写作特色的能力。C项,“诗人想象沦陷区的家人生活凄惨”错,不是通过想象虚写沦陷区的状况,是特写了诗人自己生活的凄惨。故选C。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本诗写自己寓居同谷的窘况。诗中第一句“有客有客字子美”,既自称“客”,说明无家可归,而“白头乱发”形容苍老困顿。颔联写为了生计“岁拾橡栗随狙公”,却又“手脚冻皴皮肉死”。颔联用白描的方法描述了诗人跟随喂猕猴的人拾取橡栗来充饥的场面,写出了诗人生活的窘迫。用寒冷的天气和苍凉的暮色衬托了诗人的凄惨之境。这两句诗强化了诗人在战乱中遭受的苦难。一个身体羸弱的老人,白发凌乱,衣衫单薄,因为家乡战乱不已,而在外流寓,不得归乡。家人饥饿难挨,只得在天寒地冻的天气在山谷中拉拾橡栗直至白薯,手脚皴裂全身冻僵。想告别这样的生活回到故乡而故乡杳无音讯难以回去。想到这里,诗人悲痛万分感伤不已。想来那凛冽的长风也是为“我”悲伤,从天宇呼啸而来,而诗人的悲痛亦如这长风弥漫四野。最后一句悲怆沉痛,统揽全诗,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杜甫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是典型的,遭遇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的。山谷拾橡栗、衣不蔽体的个人形象和盛世帝国的战火衰败一起,构成了具有沉重历史感的画面,同时也让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沧桑动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个小题池口风雨留三日①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注释:①黄庭坚(江西诗派)于年(元丰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大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南。这首诗就写在他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今安徽贵池)的时候。②属玉:即鸀(zhúyù),似鸭而大,毛作紫绀色,长颈赤目。③舂锄:即白鹭,以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所以有这个名称。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描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文质朴,不假藻饰,富有诗情画意。B.颔联写诗人放眼四顾看见的景象,暗示作者貌似平静内心却充满矛盾。C.颈联化用成语,表达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诸行动的感慨。D.尾联抒发了诗人心志:既然世事变化无常,还不如到书中去寻找乐趣。2.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的表现手法,并在其它诗歌中举一例说明这种手法。(1)手法:尾联在诗文中反用典故,将常见的典故成语翻出新意。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的本意是感叹人生的短暂,不觉悲从中来。而黄庭坚却反其意用之:世事瞬息万变,人生苦短,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处吧。(2)例子:王维《山居秋暝》中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典故“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招隐士》)。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C项,“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行动的感慨”说法错误。颈联,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应是暗示自己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情。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尾联“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意思是“转眼之间一切都变成陈迹,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读残书”,尾联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现成句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表达的情感却和原句不同,王羲之原本的意思是以前遇到的让我欣喜的东西,在一抬头和低头的转瞬间就都已经成为陈年旧迹,借此表达生命短暂人生无常难以把握的感慨和伤悲。而黄庭坚在本诗中并未沿袭照搬,而是旧瓶装新酒别有新意“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俯首和仰望之间诸事变幻莫测,人生确实短暂,令人悲伤痛苦,但这是客观规律,人力难为,只能尊重,与其在怨天尤人自怨自艾间喟然长叹,毋宁直面短暂的人生,好好珍惜把握,表达了对“对着暮窗,自由自在地读书的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表现出不慕荣利,以读书自娱的人生态度,在悠闲旷达的笔调中隐隐透露出内心的苦闷不平。第二问是“在其它诗歌中举一例说明这种手法”,作答本题要抓住本诗中反用的内容和情感,加以分析。如王维《山居秋暝》中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也是反其意而用之。反用典故“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句的意思是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李益有一首《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首诗用了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的故事、居西域三十一年的定远侯班超“但愿生入玉门关”的故事、《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匹马只轮无反(返)者”的故事,以及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一箭定天山”的故事四个典故。其中第二个典故,即属典故反用,表达了战士们宁愿战死疆场,也不活着回到玉门关的长期戍边的决心。这个典故的反用,就表达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更豪迈的英雄气概。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答题前先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所写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考生对诗歌中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要熟知,并能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判断和赏析。诗词鉴赏解析:夜归鹿门歌+九日齐山登高+牧童词届高三写作训练:以“谣言”为话题记叙文训练:感谢生命的因缘让我们有了这奇妙的相遇届高三写作训练:珍惜今朝,天天向上写作训练:面对突发状况,我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