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建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千

2023/3/29 来源:不详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真的是写自乌江边上吗?

文/颜建国

宋朝女作家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诗,入选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21课《古诗三首》中,它和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出塞》、王翰的《凉州词》一起组成了唐宋绝句鉴赏主题合篇。

有关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诗创作背景,多数资料介绍为公元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于是创作此诗。对于这种笼统介绍,我之前曾深信不疑。

近日,翻读李清照在绍兴四年()所写的《金石录后序》一文,看到赵、李二人的夫妻情深,一个疑问的话题在我脑海中出现: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真的是写自乌江边吗?李清照真的痛斥过丈夫的惜命脱逃行为吗?

《金石录后序》是一篇带有作者自传性的散文,介绍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和《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风格清新、词采俊逸,它的最大特点在一个“真”字,李清照把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使读者随着她的欢欣而欢欣,随着她的悲切而悲切,心驰神往,掩卷凄然。

让我们看看这些饱含感情的句子吧。文章开头说:“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丈夫去世数年后,李清照开口就称丈夫为赵侯,可见她对丈夫的怀念尊重;在介绍到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湖州知府及仓皇离开时,她没有提及丈夫临阵脱逃,而是描写赵明诚“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危城之下,各自奔命,对丈夫临危受命,李清照心中五味杂陈,看着在岸上和自己告别去保护圣驾的书生丈夫,李清照心疼的同时还觉得衣着简率的赵明诚光彩和洒脱,这是年的阴历六月,赵明诚已经虚岁49岁,属于人过四十天过午的中年之列,在虚岁45岁的李清照眼中,丈夫还是那个可敬可爱的他,根本没有厌恶与批判。

当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在外地因病去世时,李清照买船以一日夜行三百里的速度带着药方赶来,对病重的丈夫她“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伤心欲绝的哀伤倾于笔端,字里行间哪有对赵明诚只言片语抱怨和批评呢?

人们普遍认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有一句慨叹写出了赵、李之感情裂缝:“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大部分人把“无分香卖履”五字根据出处解释为赵明诚临死前对李清照全无留恋牵挂之意。

仔细看《金石录后序》全文,便可知道赵明诚和李清照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文化夫妻,他们共同的爱好便是考察整理金石拓片,结婚34年来夫妻常常“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他们住宅中满是金石拓片,书桌、床头到处全是,他们两人乐此不疲,认为超过权贵的享乐就是欣赏金石,所以在逃难时赵明诚嘱咐李清照的话是“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跟着众人逃命,如果没有办法了,先丢掉箱包行李,还不行就丢掉衣服被褥,再不行就书籍和书画,再次是丢掉古代钟鼎等器物,最后是珍贵的宗庙祭祀代表器物,一定和这些艺术珍品共存亡。可见,赵明诚的最爱,也是李清照的最爱,赵、李二人,都是为金石而生的痴情人,赵明诚绝笔诗,只涉及金石珍品保护,和“分香卖履”无关,这才是视金石如生命的赵、李二人的爱情明证与生命誓言,其他,在这里均属多余和于无声处听惊雷了。

至于对子女有所交待,赵、李二人没有生育子女,因此赵明诚不会多此一举是常情。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惦念,在《金石录后序》结尾更是明显:“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稍微安定后,重新整理尚存金石,看丈夫在拓片的题字,李清照不觉流泪;回想丈夫短暂的一生,他简直就是一个为金石而生的痴人。因此,后世对赵、李二人的感情破裂之妄断,纯属出于某种需要而强加的臆想生套,根本经不起读赵、李存文的读赏检验。

年,赵明诚、李清照二人三月到八月的逃亡路线,主要在长江南岸游走,芜湖在长江之南,姑孰即今当涂县也在长江之南,赣水即今赣江已经南推至江西省南部,池阳即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也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市辖区,因此李清照在这五个月流亡中没有到过长江北岸的乌江渡(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乌江浦),因此,所推测的其在乌江边写下批评赵明诚的《夏日绝句》一诗也就没有了背景基础,后人做出这个结论仅仅是把这首诗引向爱国范畴的先入为主和臆造。

那么,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诗的创作背景,会和哪个地方有着更为接近真实的可能呢?答案是:宋朝郓州须城即今山东省东平县。

翻看历史,你想象不到赵明诚、李清照二人会和郓州有着这么深的家族渊源,会和霸王项羽产生真实的文化交集。

首先说赵明诚,这位宋朝帅哥是不折不扣的郓州外甥。宋人王明清所撰《挥麈后录》卷七记载:“元祐中有郭概者,东平人,法家者流,遍历诸路提点刑狱。善于择婿,赵清宪、陈无忌、谢良弼,名位皆优,而谢独不甚显,其子乃任伯,后为参知政事。”此文中的赵清宪即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进士出身,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谥号“清宪”,赵明诚是赵挺之和郭概女儿“秦国太夫人”郭氏的第三子。因为姥姥家在东平,赵明诚一生多次到东平访亲和游历,这是谁也无法推翻的事实。

再说李清照,其父李格非在年到年间为郓州州学教授,李清照为年3月13日出生,如果其母王氏此间跟随丈夫居住,那么李清照出生在东平就为可能;如果王氏在李格非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居住,那么李清照就会是章丘生人。

但是,赵明诚、李清照于年结婚,婚后必定到过须城拜访外祖及近亲;从年到年13年间,因为受蔡京迫害,赵明诚失职闲居青州,曾多次到泰山和东平寻访金石古迹,赵明诚在《金石录》中提到的(刘)斯立、汶上(吴)长文、刘绎如等人,就是他在东平的金石研究好友,刘斯立即刘跂,是宰相刘挚的长子,宋末大儒,在其《学易集》中有《金石录》一文,是应赵明诚所邀而写的序文,年龄长于赵明诚;吴长文即移居须城的参知政事吴奎,长文是其字,他在年去世,赵明诚看到的金石拓片应该是在吴奎子孙家,可见两家联系之时长;刘绎如事迹不详,但他的金石家身份不容置疑。有见于此,赵明诚在和李清照结婚后,相伴到东平走访不仅必要且成为事业之追寻。

东平不仅有赵明诚、李清照的外祖家、好友伴,还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埋葬地。据《史记项王本记》载:“项王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西汉谷城,即今东平县旧县乡,这里的项羽墓是其头颅冢。谷城过去靠近官河济水,又是官道所途径,因此,赵明诚、李清照两人前来须城走亲访友,必会路过项羽墓地。在北宋末年,宋、辽、金、西夏之间战事频繁,而好大喜功的宋徽宗又用人不当,遵循宋初制定的用文人牵制武将的祖法使得将帅失和,面对家破国灭的危险赵明诚、李清照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一首呼吁抵抗的短诗在李清照笔下喷薄而出,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首句的“人杰”是指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为人杰。传说张良的恩师黄石公晚年隐居在谷城,张良功成名就后在这里建起“黄石公庙”,这个故事成为李清照绝句的缘起;接着,李清照用失败英雄项羽的事迹,激励边关将士杀敌报国。由此可知,在那个火辣辣的夏天,在东平项羽墓前,李清照写出的不是灭国挽歌而是杀敌战歌,这也就难免带有口号的短促和底色。和其晚年的婉约文风比,李清照这首诗艺术水平是中等的,但豪迈喷薄之气是无以复加的,两相综合,这首绝句就跨越时空,成了文学史上灿烂的星一颗。

(东平县旧县乡项羽墓)

宋朝因为有李清照,才使得男人主持的文坛有了女性角色。文学史上有了李清照,才使得英雄项羽有知音、不落魄。

无论什么时候,华夏子女都应为英雄歌唱、谱写不屈的民族歌。

(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