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杏花村不

2024/8/9 来源:不详

收到朋友从云南丽江寄回的鲜花饼,亚热带与热带交混的气候让鲜花与面粉的融合,有一种特有的湿润氤氲的感觉,花香中淡淡的甜味,对于我这种恐惧甜食又食肠宽大者来说,自然是大快朵颐了。

时下,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老年人说,好像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的时间长,气温高。骄阳似火,但似乎仍然没有阻挡住那一颗颗向往远方的心。

暑期即将结束,盘点整个假期,我们的朋友圈充斥着各种晒图。有旅途中的实时分享,有着满意而归后的回味悠长,也有只为旅行的干脆纯净,也有且行且思读行天下的收获……

曾经最爱的一句话,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在蜗居的年代,翻看旧相册,回望走过的路,心向远方。

黄梅调婉转,黄公酒飘香,杏花村留下的不只是诗意

去池州,可能从未有过计划。但一听有杏花村,自然心生向往。特别是当春雨飘洒的季节,更多了一些诗意。

感受现代交通的发达,在合肥作了短暂停留,我们很快就到了池州。见过老友,相互问候和寒暄,满满的会议议程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城市,不仅仅有着收获满满,也有着相见甚欢的愉悦。这其实是第一次成为《中国教育报》的特约通讯员,自然会有一些使命感在其中,对于如何写好教育文字,有了全新的认知。

我们总是在抱怨自己来自于小地方,受限于视界和眼界,会找出太多的借口,给自己的不努力找理由。这一次,第一次与全国各地的教育写作者相会,交流碰撞,更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找寻到了未来的前进方向。

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城市,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同时还有“中国戏剧活化石”贵池傩戏、“京剧鼻祖”青阳腔和东至花灯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佛文化、茶文化。

而我而言,来到池州,自然要拜会一个重要的文学圣地——杏花村。

一说到杏花村,我们自然吟哦起杜牧的那首经典《清明》。我在雨纷纷的季节到来,一切似乎都很应景。我们没有“牧童”的“遥指”,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直接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

其实对于杏花村,有着很多的争论。比如安徽与山西为着这个品牌,争了好多年。虽然最终有定论,但谁也不服输。安徽强调他的诗意,山西更重其品牌,最终裁定,“酒”在山西,“玩”在安徽,双方在互相的口水战中,其实实现了双赢,皆大欢喜。

谁才是真正的“杏花村”,其实并不重要。流连于城市森林中央的“杏花村”公园,有着杨柳依依,流水潺潺的诗意,湖波荡漾,伴随微风阵阵泛起层层涟漪,让人心旷神怡。

杏花村里听黄梅,这也许是皖南的一道风景,古老的戏台承载太多的历史变迁,也见证着文化传承在飞檐挑梁的陈旧与沧桑中流转。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唱罢,游人不愿离去,再一首《谁料黄榜中状元》让烟雨江南忽然增添了别样的风味,这也许是杏花村独有的濒临长江特有的温润,而焕发的温婉气质。

经过杏花村大戏台,正在音配像式现场演绎那首经典的《天仙配》,我似乎产生了某种错觉。作为《天仙配》发生地的来人,对于在此地听到正宗的黄梅调,虽然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但想想安徽对于黄梅戏的传承,也是做得煞费苦心。

抛却对于董永七仙女故事的纠结,单单听着黄梅调,也有着别样的韵味。纷繁的都市里,在古色古香的戏楼里,游客尽是痴迷的眼神,听得了是如痴如醉。明知是对口型,但朝圣般的杏花村之行,黄梅戏,自然是别有一种风味。

每一位到访杏花村的游客,总会询问一个问题,几千年前,诗人“借问酒家何处有”,那位牧童遥指的杏花村酒家,到底是哪家?

顺着路径,我们找到了杏花村深处的“黄公酒垆”。黄公酒垆院内的黄公井,更是历史悠久。清《贵池县志》杏花村条—《府志》:“在秀山门外,有古井栏刻‘黄公广润泉’几个字”说的就是黄公井。

经历两千年,其实我们并不纠结于,这口黄公井到底是不是曾经的那口井。其实一切都不重要,以文化传承,浸润着酒香,这样的强强合作其实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今天,已经是见怪不怪。作为游客,太过较真,其实也失去了轻松的初衷。

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如何做好文化这篇文章,其实不只是念着经典诗词,吟哦至今就行。靠名人吃饭,以历史背书,在我的家乡,其实也在上演着同样的桥段。千年诗人,留下的固然是经典,但消费名人,不应仅仅是挖历史,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文化传承。

文化,从来不是虚无的玩意,而是实实在在的精神外在。当满城的诗意盎然氛围,与家家传来麻将声违和地交织在一起,你敢说,这就是文化内涵与传承吗?

寻访杏花村,自然要去郎遂故居焕园去看一看。如果说,杏花村因《清明》成名,而要说到杏花村成为天下第一村,就不得不说郎遂了。

清代人郎遂(—约,字赵客,号西樵子,一号杏花村)贵池杏花村人,清代文学家诗人。他虽才华出众,但不乐仕途,清康熙间携儿辈读书杏花村,出于对乡土的热爱,先后历经11年。编辑《杏花村志》十二卷传世,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一时传名千古。

是什么让郎遂流连如此,深爱此地。从他所著的《杏花村志》所记,可以找到答案:“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梢头,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

如果仅仅是热爱和喜欢,可能还无法全面描述郎遂那份从骨子里对杏花村的虔诚。《村志》将杏花村区域内的自然风光区分为十二景“平天春涨”“白浦荷风”、“西湘烟雨”、“茶田麦浪”、“三台夕照”、“栖云松月”、“黄公酒垆”、“铁佛禅林”、“昭明书院”、“杜坞渔歌”、“桑柘丹枫”、“梅州晓雪”,还给每个景点附诗并插以图画,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杏花村古迹遭明末左兵之乱,郎遂“剪荆劈棘”、“问酒黄垆”,在志书中记下古迹70余处,并向读者作负责的记述。《杏花村志》收集了自唐至清,诗人题咏贵池杏花村的诗歌余首,占全书份量的三分之一。诗歌的形式分七绝、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律、七律、五言排律诗、五言绝句等,充分体现了池州这个“千载诗人地”的传统文化特征。《杏花村志》使用明清时期的户籍资料,记述了郎氏族系。当然,还有非常具有可读性的“传奇”、“杂记”,十分完备,让《村志》既有档案资料价值,又颇具传播性,也让杏花村终成天下第一名村。

从这个意义来讲,杏花村虽以杜牧《清明》成名,但能够在如今,仍然能够成为文化朝拜的圣地,更重要的是像郎遂这样甘愿为其发展奉献一生的“杏花村第一人”。没有他的发掘整理,没有他的殚精竭虑,再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抵不住巨大的贪念消费,早已只剩下文化的空壳了。

“一池山水,千载诗城”,正是其强大的历史厚重,如今的杏花村已经成为华人的精神家园,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为爱国爱家爱中华文化的朝圣之地。

所以这样来看,看杏花村,不应只是欣赏其杨柳依依的美景、黄公酒的微熏、黄梅调的韵味悠长,更重要的深谙其背后深遂的历史厚重。当一山,一水,一湖,一诗成为众多地方所谓文化的寄托之时,我们是否也要对照杏花村,思考消费名人、名山、名地的方法和策略。将“天下第一诗村”成为镌刻在贵池乃至池州人们心中的文化标尺之时,我们的表面功夫,的确有些相形见绌。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位到这里的游人来说,其实不在乎是否人造还是千年传承,也不在乎里面的故事孰真孰假,而在于一种文化浸润下,我们在寻找纷繁世界中的那份宁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何尝不是我们寻找心灵慰藉的夙愿。池州人纪念杜牧,不仅仅是其整整两年的刺史,造福这片皖南之地,还有那留下了几十篇珍贵的诗文和许多动人的传说,给古老的池州平添了一层绚丽的光彩。

十里烟村一色红,天井望月,高台咏诗,杨柳虽近萧萧,却仍不失其独有的妖娆,伴随湖面的微漾,轻摇曼妙身姿,诉说着江南温润的委婉。沉醉其中,其实也在追寻着曾经断魂的过往。

离开杏花村,难舍春意盎然,难舍酒香四溢,更难舍《杏花村志》里未尽的寻觅芳踪。在诗意中沉浸,在春风中吟哦,杏花村,请期待我的归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