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与神对话揭秘传承千年的戏剧活化
2025/1/17 来源:不详前言:古人如何与神对话?揭秘传承千年的“戏剧活化石”在北面长江,南接黄山山脉的池州乡村,有一种快被城市遗忘的古老戏曲,它就是与神对话传承千年的“戏剧活化石”——池州傩戏。从每年自正月初一开始,一直要到正月十五,不同村落都会安排傩戏表演活动。而作为傩戏之乡的安徽池州,更是有“无傩不成村”的说法。傩戏的历史很久远,从公元前就开始传承,起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古时群众遇到重大事件都会通过祭祀活动来祈神保佑、驱鬼逐疫、消灾纳福。傩戏的演出形式很特别,它的表演大多都要戴面具。傩戏的面具来源也很久远,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纹面(纹面:部落间区分的标志,后演变成为区别教派和家族的标记,并发展成为美的象征)是纹面的再度夸张,早期的傩戏区分角色行当的靠的就是面具,面具又称脸子或脸壳子,多为桃木,黄杨木或柳木,也有丝质,各地所绘花纹及色彩大同小异,内容融汇了民俗,雕刻,绘画等方面,不同角色的面具造型不同,较为直观的表现出角色的性格。傩戏与其他戏曲剧种不同,由于它是以民间祭祀仪式为基础形成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傩戏不是一个为观众而存在的剧种。它体现了从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诸多的文化信息和历史特征,佐证了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文化交融活动。当地人形容傩戏“戴上面具就是神,摘下面具就是人。”由于地域以及各宗族之间的师承不同,故而即便是同名剧目的文词和唱腔曲调,在各宗族间也存有一定的差异。受历史上长期战乱的影响,池州许多宗族祠堂被破坏,各家族傩戏面具和世代传抄的傩戏剧本被当作旧文化被焚,而池州傩戏大部分是靠口传心授等非常脆弱的方式传承的,所以池州傩事活动在一段时间几乎消失殆尽。如今池州傩戏的代表人物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对池州傩戏的价值认识不深,导致池州傩文化许多古老的传统的剧目已经失传,失去了往日的风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民俗文化项目的倾斜。在年5月20日,池州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池州傩戏内容丰富,山水人文皆有,真实的再现了人类的发展过程。著名散文家余秋雨曾经写过一篇《贵池傩》形容傩戏是一种放肆的、愉快的、粗糙的,几乎不能算是艺术的一种艺术。如今,池州傩戏已经很少见了,很多年轻一代的池州人也是只知其名而未闻其声。一方面是因为传承者稀少,另一方面是傩戏的唱腔和表演缺乏创新,不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甚至不少人认为池州傩戏是一种迷信活动。但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傩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是传承华夏民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