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宣州宣城郡行踪暨诗文略考上

2022/12/21 来源:不详

陆再奇

第期

李白(—)在宣州宣城郡的行踪距今多年,由于缺少文献记载,已不可能一一厘清。但是依据李白传世诗文和宋元明清及当代学者,如宋代薛仲邕,明代杨慎,清代王琦、黄锡珪,当代詹锳、安旗、薛天纬、瞿蜕园、朱金城、常秀峰、何庆善、郁贤皓、王伯祥、汤华泉等人的研究成果,以诗文证史,大体上可以确定,开元十三年()至宝应元年()期间,李白至少有11年留连往返于宣州宣城郡境内,其中有5年左右生活在宣城县,并住敬亭山下。会昌三年()二月,裴敬刻《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文载:(李白)死(宣州)宣城,葬(宣州)当涂青山,与宣城结有深厚的不解之缘。

一、李白行踪略考

限于篇幅,每处仅列举李白留下一两首诗文为证:

(一)开元十三年(),李白25岁。春三月,自三峡东下。经荆门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秋游金陵(今江苏南京),在沿江东下过程中,途径宣州境内长江沿岸的今当涂、芜湖、贵池等地,饱览了当涂天门山、牛渚、白壁山凌歊台(当涂黄山)一带,并留有《望天门山》等诗篇,这是李白一生中第一次路过宣州地境。李白创作此诗的时间有争议,郁贤皓、安旗等认为是开元十三年;黄锡珪、常秀峰等认为天宝十三年八月李白从金陵复游宣城,途经天门山作;詹锳认为是天宝二年。

(二)天宝元年(),李白42岁。四月游泰山。夏与子女一道至宣城郡南陵县(今芜湖市南陵县),欲游越中(今浙江绍兴),奉唐玄宗之诏入京,返回宣城郡南陵县家中。秋赴长安,有《南陵别儿童入京》。此诗历代学者均认为李白在宣城郡南陵县所作。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撰文认为此诗诗题中的南陵应该在鲁地2。《南陵别儿童入京》,黄锡珪、常秀峰、薛天纬、郁贤皓、裴斐、汤华泉等天宝元年;詹锳天宝二年。

(三)天宝六载(),李白47岁。李白自金陵游宣城郡当涂县白璧山(又名石壁山,今称人头矶),并留有《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3。

(四)天宝七载(),李白48岁。汤华泉认为李白寓居金陵,宣城郡当涂县在其附近,当不时来往,并留有《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汤华泉依据《化城寺大钟铭并序》:邑宰李公有则天宝初任职于此,助僧升公铸大钟,此铭与前诗同时作。此当涂宰非天宝末之邑宰李明化,更非宝应间之李阳冰。《注释》已辨李有则、李明化为二人。诗写夏季景象,非去秋作,系于七载是。此次李白是否游宣城郡当涂县,争议很大。黄锡珪认为《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是天宝十四年仲夏李白三游当涂作,安旗也认为是天宝十四年;詹锳认为是天宝二年,常秀峰认为是宝应元年。

(五)天宝十二载(),李白53岁。此年秋,李白可能是受其从弟宣州长史李昭之邀,由淮南初至宣城县。

行前有《赠从弟宣州长史昭》4,诗曰:“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何意苍梧云,飘然忽相会。”并留有《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5和《题东溪公幽居》6;同年,游宣州泾县,并留有《与谢良辅游泾县陵岩寺》7。

(六)天宝十三载(),李白54岁。春游金陵。五月至扬州,与王屋山人魏万相遇,二人同游金陵,分别时,李白托其为之编诗集。继游宣城郡南陵、秋浦、青阳、泾县等地,并留有《书怀赠南陵常赞府》8,《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鹧鸪者》9,《下陵阳沿溪三门六剌滩》10,《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11。

(七)天宝十四载(),李白55岁。夏游宣城郡当涂县,有《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12;宣城郡南陵县,有《书怀赠南陵常赞府》13。秋游宣城郡秋浦县,有《赠宣城赵太守悦》14;宣城郡泾县,有《观鱼潭》15(即泾县落星潭)。冬游宣城县,有《赠宣城赵太守悦》16。

(八)天宝十五年、肃宗至德元年(),李白56岁。年初,与妻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宣城郡当涂县,有《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17。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回宣城县,避难剡中(今浙江嵊县)。至溧阳(今江苏溧阳),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永王数次下达聘书,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李白南下宣城县,有《经乱离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18、《猛虎行》(“窜身南国避胡尘……昨日方为宣城客”)和宣城郡秋浦县,有《秋浦感主人归雁寄内》19。

(九)至德二载(),李白57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永王兵败丹阳,李白自丹阳南逃,旋被捕入寻阳狱中。妻宗氏四处营救获释。九月,病卧宿松(今宿松县)。“平生不上泪,于此泣无穷。”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县)。乾元二年(),李白59岁。春三月,流放夜郎至白帝(今四川奉节县东)遇赦。急返江陵。初夏,至江夏,滞留至冬。其间曾游洞庭、零陵(均在今湖南境内)等地。上元元年(),李白60岁,春由洞庭返江夏。秋至寻阳,再登庐山。决意游仙学道以度余年。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县西北)。岁末至豫章(今江西南昌)。

(十)上元二年(),李白61岁。春流落金陵一带,后归宣城县家中,有《宣城送刘副使入秦》20。游宣州泾县,有《赠何七判官昌浩》21。闻史朝义势力复盛,李光弼派兵镇压,再次请缨入其军幕,但因病而半道还。冬初,寄宿于宣州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处。曾出游历阳,旋归当涂,有《献从叔当涂宰阳冰》22。

(十一)宝应元年(),李白62岁。早春,卧病宣州当涂县,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州宣城、南陵、秋浦。秋归宣州当涂,病况日下,自叹“大鹏飞兮振入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十一月卒葬宣州当涂县青山,临终有《临路歌》一首。留有二个孙女在宣州当涂县,说明李白去世后其家在宣州当涂县。有《悲歌行》23、《临路歌》24。

存疑:

(一)开元十四()、五年()或开元二十六年()、或开元二十七年(),李白游采石,留有《夜泊牛渚怀古》。郁贤皓认为作于开元十四()、五年(),詹锳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六年(),薛天纬、安旗认为作于开元二十七年(),常秀峰认为作于天宝十二年(),黄锡珪认为作于天宝十三年()。裴斐认为,此诗作地明白,作年则不可考,李白一生多次过牛渚,连时间都无法确定,从中找不出作于何年的证据。

(二)天宝四载(),李白45岁,游宣城郡泾县,仅有《春游罗敷潭》一首。罗敷潭,又名罗浮潭,在泾县泾溪上游涩滩与桃花潭之间。胡朴安《泾县乡土记》:下涩滩,经九里罗浮等潭,随山旋绕,……水自罗浮而下,北至桃花潭,昔李白尝游于此。《春游罗敷潭》,詹锳认为作于天宝四载,安旗认为作于开元十九年,常秀峰认为作于天宝十四年。

(三)天宝五载(),李白46岁,游宣城郡南陵县,仅有《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一首。王琦、王伯祥认为作于天宝五载,黄锡珪、詹锳、常秀峰、薛天纬认为作于天宝十三载,安旗认为天宝十四载。

(四)天宝十载(),李白51岁,游宣城郡泾县,仅有《赠何七判官昌浩》一首。何七判官,詹锳云:“何判官当去泾溪不远,盖亦居宣城者也。”安旗、薛天纬认为作于天宝十载,黄锡珪认为作于天宝十二载八月,詹锳、常秀峰、裴斐上认为作于元二年。

二、李白宣州诗作数略考

李白吟咏宣州宣城郡诗文,不同研究者对每首诗歌写作时间存在分岐,但是一致认为是吟咏宣州宣城郡。据不完全统计,李白吟咏宣州宣城郡流传至今有据可考的诗文约首,与李白现存诗文不足首相比,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宣城县61首(含存疑2首),当涂县64首(含存疑2首),秋浦县42首,泾县23首,南陵县18首,青阳县5首。

(一)李白在宣城县的创作

李白之于宣城,不仅爱景,而且更爱与人交往。李白与宣城前后两任太守,一姓宇文一名赵悦均有往,宇文任职宣城时间为天宝十二年(),赵悦任职时间为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李白与他们交往的诗集分别有《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四首)》《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两首)》《赠宣城太守赵悦》等诗篇。

李白好友崔成甫跟宇文太守也有交谊,宇文守宣城时,崔亦同时在宣城,李白赠崔成甫诗有《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游敬亭寄崔侍御》《寄崔侍御》等六首。

李白避难宣城,县令崔钦是著名的音乐家,著有《教坊记》,李白与他交往诗有《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江上答崔宣城》。李白从弟李昭,在宣城为长史。李白有《赠从弟宣州长史昭》《宣城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见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等诗。宣城副使刘某、郡府属官崔文兄弟亦为李白之友,李白有《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赠崔司户文昆季》《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李白一生爱好寻仙访道问僧,有《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听蜀僧濬弹琴》等。此外,李白还与手工业者有交往,有《哭宣城善酿纪叟》。

附:李白吟咏宣城县诗文数略考表

(二)李白在泾县的创作

泾县建于秦汉,以泾水得名。境内的青弋江两岸风景秀丽,多名胜古迹,“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李白《泾川送族弟錞》)李白曾多次游览泾县,特别是境内水西山、大蓝山、桃花潭一带,诗人更是流连忘返,留下了诸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许多动人诗篇和珍贵遗迹。

附:李白吟咏泾县诗文数略考表

注释:

1.隋灭南朝陈,宣城政区地名宣州。大业三年()炀帝杨广改宣州为宣城郡。唐武德三年()高祖李渊改宣城郡名宣州。天宝元年()玄宗李隆基改宣州为宣城郡。至德二载()十二月肃宗李享改宣城郡为宣州。

李白游览宣州宣城郡时,宣州宣城郡辖宣城县、当涂县(芜湖属于当涂县一个镇)、泾县、南陵县(唐末分南陵县、繁昌县和铜陵县)、绥安县、青阳、秋浦县、溧阳八县。

2.葛景春、刘崇德:《李白由东鲁入京考》,《洒北大学学报》,年第1期;安旗:《李白研究东鲁寓家地考》,西北大学出版社,年;詹锳:《谈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文史知识》,年第12期。

3.詹锳、常秀峰、裴斐等均认为作于天宝六年;黄锡珪认为天宝十三年八月李白从金陵将复游宣城,途经天门山作;安旗认为作于天宝七年)和《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黄锡珪、詹锳、常秀峰均认为作于天宝六年;安旗认为作于天宝七年。

4.黄锡珪、常秀峰、安旗等均认为作于天宝十二载秋。

5.王琦、黄锡珪、詹锳、常秀峰、安旗、郁贤皓、裴斐、王伯祥、汤华泉等均认为作于天宝十二载。

6.诗曰:杜陵贤人清且廉,东溪卜筑岁将淹。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安大汤华泉教授《李白安徽诗文写作时地新编》认为天宝十二载作。东溪即宣城句溪。诗云“宅近青山同谢脁”,谓其距青山(指敬亭山)不远,非谓近旁。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认为此句系于当涂,不确切。

7.郁贤皓《李白交游杂考》考出谢良辅天宝十载进士及第,天宝末起任司封员外郎,其解褐当在进士及第后不久,不得迟于十二载。此诗题称名不称官衔,自在未仕前,应于此年与李白同游。黄锡珪、詹锳、裴斐、安旗等认为作于天宝十四载。

8.王琦、黄锡珪、詹锳、常秀峰、安旗、裴斐、王伯祥等认为作于天宝十三载。

9.黄锡珪、詹锳、常秀峰、裴斐、安旗等均认为作于天宝十三载。

10.安旗认为作于天宝十三载;詹锳、常秀峰作于天宝十四载;黄锡珪认为作于天宝十二年九月。

11.黄锡珪、詹锳、常秀峰、安旗等均认为作于天宝十三载;王琦、王伯祥认为作于天宝元年。

12.汤华泉、詹锳、裴斐、安旗等认为作于天宝十四载;黄锡珪、常秀峰等认为作于天宝十二年。

13.汤华泉、黄锡珪、詹锳、常秀峰、安旗、裴斐、王伯祥等认为作于天宝十四载。

14.王琦、黄锡珪、詹锳、安旗、裴斐、王伯祥等均认为作于天宝十四载。

15.汤华泉、黄锡珪、常秀峰等均认为作于天宝十四载。

16.王琦、黄锡珪、詹锳、郁贤皓、常秀峰、安旗、裴斐、汤华泉、王伯祥等认为作于天宝十四载。

17.王琦、黄锡珪、詹锳、郁贤皓、郭沫若、安旗、汤华泉等认为作于天宝十四载;王伯祥认为作于天宝十五载。

18.王琦、黄锡珪、詹锳、常秀峰、安旗、郁贤皓、裴斐等均认为作于至德元年。

19.詹锳、汤华泉等认为作于至德元年;黄锡珪认为作于天宝十二年十月;安旗认为作于天宝十四载。

20.王琦、詹锳、裴斐、安旗等认为作于上元二年。

21.詹锳、常秀峰、裴斐等认为作于上元二年;安旗认为作于天宝十载;黄锡珪认为任于天宝十二年八月。

22.詹锳、郭沫若、常秀峰、郁贤皓、裴斐认为作于上元二年,薛仲邕、王琦、黄锡珪认为作于宝应元年。

23.安旗认为作于宝应元年。

24.黄锡珪、王琦、詹锳、郭沫若、常秀峰、郁贤皓、裴斐等均认为作于宝应元年,安旗认为作于广德元年。

25.詹锳、常秀峰、安旗等认为作于天宝十二载;黄锡珪认为天宝十三年九月李白复游宣城作

26.汤华泉认为此诗宋本连《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编于一处,所送别的地理环境与宣城相似。

27.汤华泉认为作于当涂,依据是诗云“明日过吴门”“轻赍涉淮原”皆指离金陵、江北甚近处,过江即可称淮原。

28.常秀峰认为天宝十二载*)李白二游宣城,遇害温处士(此人经历不祥)归黄山,作此诗相送。黄锡珪认为宝应元年夏李白三游泾县作。詹锳、裴斐、安旗认为作于天宝十三载。

29.黄锡珪认为此诗李白游秋浦作,恐误。此诗《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十四《艺文志》题作《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黄山志中亦载李白向黄山胡公求白鹇事,以胡公名晖。李白游历时,黄山属于宣州宣城郡与歙州新安郡的界山,黄山36座山峰中有8座属于宣州宣城郡泾县(天宝十载割泾县西南置太平县、现在的黄山市黄山区大部分地境,太平县仍隶属宣州宣城郡,直至民国元年()黄山仍属宁国府与徽州府的分界山,

30.汤华泉认为细审此诗写作时的境遇境系于宣城。刘都使可能是《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之刘副使。常秀峰等认为作南陵县(今铜陵)

31.童达清考证:此诗不载李白各种专集、选集,当为佚诗。其中“合沓牵数峰,奔来镇平楚。中心最高顶,仿佛接天语。”万历《宁国府志》《宛陵郡志备要》作为“独坐敬亭山”第二首,系传抄之误。

32.〔明〕汤宾尹辑《宣城右集》收录有《宣城青溪二首》,将《宣城清溪》和《清溪行》两首收录在一篇。张才良:《李白在安徽诗文校》认为,宣城青溪:即秋浦县之清溪,位于今池州市贵池区境内。此云宣城清溪者,盖唐代宗永泰元年(),始析宣州之秋浦、青阳及饶州之至德为池州,其前固隶宣城郡耳。《舆地纪胜》云:池州有清溪,刘长卿有《次秋浦界清溪馆》诗。

33.嘉庆《泾县志》卷十一此题作《石壁山》)。石壁山在旌德西八十里。《旌德县志》:“石壁山两岸对峙,一水中流,最称厄塞。旧时路在半山,明嘉靖时缘溪作路,遂成通途”。松廖山在县北九十里,与泾县毗邻。山上有松寥庵,著名古寺,今废。

(作者系宣城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