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易安居士,凄美的一生
2023/5/29 来源:不详李清照(年3月13日—约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可能大家已经很熟悉李清照的诗词如《如梦令》《清平乐》等朗朗上口的宋词,今天小辰给大家带来李清照故事。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父母丰富的文学修养和善学浓厚的家风,为李清照日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基础。
李清照加之李清照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因为李清照的少年时代便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年少成名的李清照倍受当时文人的推崇,上门提亲的人也络绎不绝。才女的称呼自然而然落在了李清照的身上。
李清照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两家门当户对且二人情投意合,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当时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除了情投意合,也逃不开微凉的离愁。赵明城在外地时,李清照会时常寄给他几句抒发思念的词。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后世流传甚广的小插曲。据说,赵明诚在收到妻子写给自己的《醉花阴·重阳》后,先是为词中情怀所动,后为词作的艺术高度所激,发誓定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于是关门谢客,苦写三日,终得词50首,他将妻子的词混入其中,请朋友点评。友人读完后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惭愧地偷笑,自叹弗如,从此对妻子更为钦佩。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赵明诚所在的赵家也受到牵连,其父撤职,赵明诚也丢失了官职,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观元年(年)秋。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这是李清照人生发生巨大转折的起点,也是李清照词风的转折点词作风格由清新自然变为凄婉深沉。
建炎三年(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五月,至池阳(今安徽贵池),赵明诚被旨知湖州。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失去了其一生挚爱,痛不欲生,李清照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当时国势日急,赵明诚妹婿李擢权兵部侍郎,从卫太后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为保存赵明诚所遗留文物书籍,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去投奔他。可惜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绍兴二年(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可不料其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李清照难以容忍。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