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提质新兴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池州市
2023/12/12 来源:不详位于池州经开区的安徽省留学人员创业园鸟瞰图
一组数据,提神振气。
日前,我市发布前三季度工业经济发展“成绩单”: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7.9%,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0.5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个百分点。
上扬曲线,观照趋势。
池州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新兴产业和制造业引领增长,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重点产业方面,1-9月份,集中区铝基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2.37亿元,同比增长%;贵池区“两装两新”产业实现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50.6%;东至县化工产业实现产值82.19亿元,同比增长25.1%,农副产业加工行业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62.9%;青阳县机电装备制造和非金属材料产业分别同比增长17.8%、17.5%;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大幅增长,安芯电子、钜芯半导体、荣创新科、华宇电子分别同比增长39.5%、42.8%、96.8%、.1%。
锚定全年目标任务,我市工业经济将持续巩固“稳”的基础,提升“拼”的势头,积蓄“进”的力量,高标准、快节奏推动全市工业提质发展。
产业,是工业发展的“立身之本”。实施半导体首位产业增强工程,编制中韩国际合作产业园、省级半导体基地以及半导体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建设国内有特色的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产业基地……如今,池州经开区半导体产业上下游企业近家,产业年产值近亿,年均增长20%以上,逐步培育形成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电子元器件及智慧应用的全产业链条。
作为反映经济运行变化的“晴雨表”,新兴产业的大幅增长背后,是池州工业经济的量质齐升。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0.5%、42.6%,均居全省第1位。半导体产业基地产值增长97.5%,在全省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中居第1位。
“铜箔是非常好的导电体,目前广泛应用在锂电池、覆铜板等构建中,是5G基站建设必不可少的材料。”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副经理印大维表示,“公司产能规模已经达到4.5万吨/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利润可观。目前,公司已开展应用于5G产业的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用电子铜箔的研发及产业化。其中,RTF铜箔已实现量产,供应量达到数百吨每月,HVLP电子铜箔已进入客户测试阶段。”
立足新发展,铜冠铜箔将努力驾稳“市场、科研、项目”三驾马车,在跑出行业速度的同时,精耕细作树立行业标杆。接下来,公司不但瞄准汽车动力、小动力电池、数码电池、储能等潜在客户细分市场,还将积极拓展欧洲、韩国等国际锂电池市场,重点开发5G通讯用第二代RTF和HVLP等高端铜箔用户,切实保障高端市场占有率。
产能提起来,产业优起来,需依靠技改补短板“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1-9月份,市经信局引导规模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项目个以上并择优选择80个技改项目作为技术改造再提升三年行动示范项目。安徽龙铝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铝基型材生产项目、安徽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节能环保机动车尾气净化产品产业化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或试生产。
与此同时,各县区、园区强化项目建设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抓项目、扩投资、促开工、保进度,通过争取强化并联审批和要素保障、开展集中开工和专项观摩推进等措施,使重点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有序推进。前三季度,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7家,登记科技成果56项,专利授权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件。技改投入力度持续增加。前三季度,技改投资增长17.5%,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45.8%提高到52%。
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的项目现场……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逐渐在全市落地生根,得益于全面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减税降费、企业融资方面的举措。前三季度,全市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个,完成年度计划的.1%;实际到位资金.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2%。
在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方面,市经信局研究制定《关于做好退规停产企业帮扶返规和临规企业培育升规工作的通知》《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企业活动方案》,针对年初退规的48户工业企业和74户上年应税收入万-万之间的规下工业企业,开展专项帮扶工作,要求机关每名党员结对帮扶1户困难企业,重点帮助困难企业解决1—2个问题,着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目标任务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对小微企业无抵押物,难以实现贷款问题,市经信局开展小微企业担保降费奖补工作,对全市7家担保机构服务家小微企业,担保金额进行测算,同时积极与各证券机构联系,帮助我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
在整合发挥行业服务能力方面,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枢纽、集聚、带动”作用,聚焦政策匹配、产业技术、投资融资、人才培训等企业需求,市经信局选优配强服务资源,不断推动线下服务线上化,推动线上线下同步,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新的服务模式,全天候服务中小企业。目前,已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高校签定人才培训协议,初步建成江、浙、沪等知名高校企业人才培训机构库,推动企业与长三角企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全市产业链、生态链协同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市进入转型升级、动力变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长三角一体化为我市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此刻更加需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韧劲,来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努力绘就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