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旬休暇到底休哪一天鼓山灵源洞石
2022/11/18 来源:不详这段题刻在鼓山灵源洞东侧,去往龙头泉的岩壁上,面向西南。
石刻拓片摩崖宽66厘米,高厘米。
楷书,纵五行,字径9厘米。全文如下:
开禧改元乙丑孟秋中浣十日,闽尉延平吴涣奉父吴元素同拉晋江石应孙来游,子振侍行,石应孙书。
拓片局部吴涣,延平人,庆元五年()进士。
石刻拓片石应孙,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光宗绍熙二年()为池州贵池尉。宁宗嘉定十二年()由通判雷州任放罢。《全宋诗》收录了他的五首诗作。
石刻拓片澣(huàn),同“浣”。中国古代旬休制度,统称为“休沐”。在汉代“中朝官五日一下里舍休沐”,而到唐代改为十日一休。此后称每月上、中、下旬为上、中、下浣。宋代旬休制度因袭唐制,开宝九年(年)“诏自今遇旬假不御殿,百官赐休沐一日。”且规定“每旬唯以晦日(最后一日)休务”,这意味着,在职官员每工作十天休息一天,定在每旬的最后一天,即每月的初十日、二十日、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小月)休假。后旬休制度几经兴废,至南宋绍兴元年,因对金作战压力有所减轻,朝廷下令“旬休仍旧焉”,再次被恢复的旬休制度,一直沿用到南宋末年。这样看来,石应孙题刻中的“中浣十日”应改为“上浣十日”才对。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天就是休息日。
另外,古人在摩崖石刻中所用的“浣”与现代汉语“旬”还是有显著差别的,“旬”代表一个时间段,而“浣”是可以精确到日的。比如灵源洞王居安题刻中“仲春中浣”,就是二月二十日,而不能解读为二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