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嫁女可以回乡祭祖吗民间有什么样的说法呢
2024/8/12 来源:不详“外嫁女不可以回乡祭祖,甚至不能拜祭父母。”如此之说恐怕是少数地方风俗,不能一概而论,同时还要搞清楚是什么规模的祭祖活动,有些活动不让女儿参加,有些活动必须的接外嫁女回家参加。中国民间祭祖的形式多样,分家庭祭祖和家族祭祖。家庭祭祖一般分清明、中元、除夕(或新春)等,家族祭祖一般按家族固定的时节,大多在秋季和冬季,有的则在特定的日子。祭祖外嫁女不参加的娘家祭祖外嫁女不参加的娘家祭祖主要有清明、中元、除夕,但清明节扫墓时,老人去世的前三年必须参加,称为“挂畲”,在清明节之前,也就是古代所说孝男孝女守孝三年。之后,外嫁女就不再参加娘家清明扫墓。过去,有一些地方对女儿参加娘家扫墓有诸多忌讳,最主要的说法是:因老人疼爱女儿,外嫁女回来扫墓,墓中的老人只“顾”(保佑)女儿,不管儿子,因此,过去女儿回不回娘家扫墓,旁人不会管,只是自家兄弟不允许。中国大部分地方外嫁女参加丈夫家扫墓和祭祖,有的地方媳妇还是扫墓的主角。祭祖时祭品的置办也是如此。外嫁女不参加清明、中元、除夕的传统恐怕不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那么简单。将这种习俗完全怪罪于当时的那个社会体制和风俗,未必完全准确。清明、中元、除夕的祭祖时间每个家庭是重合的,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放下自家的祭祀不管,跑到娘家去祭祖,只要仔细想想,或者换位想想,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打个比方,如你的妻子在清明、中元、除夕时,放下你家里的事不做,去帮娘家祭祖去了,你会怎么想,家里冷清清的空荡荡的,没有家庭主妇,你家里祭祖的准备工作谁来做?这样,你心里是不是有想法,夫妻之间会不会闹矛盾,或者上升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呢?从古代的那种社会来说,外嫁女儿已有了家庭,自然要溶入其家庭和家族,应该承担起所嫁家庭的共同责任,而娘家已是另外一个家庭,娘家的家庭一样有嫁进来的女人,同样要承担娘家的家庭责任。古人也就是基于一种家庭的稳定,才在历史长河中形成这种规矩。再进一步说,外嫁女百年后,或更长的时间后,她就成了所嫁家族的“祖婆”,也成了被后人祭祀的对象,而她曾经的娘家,其后代怎么把将她列入祭祀对象?过去,女人嫁在哪里,她们的家就在哪里,因此,我们现在的人不能以现代社会的思维去要求古人,责备古人。傩祭外嫁女必须参加的娘家祭祖在过去,中国很多地方的民间,有一个祭祖的仪式,你为“傩祭”,也就是以傩戏的方式来祭祀祖先,娱祖又娱人。这种祭祖时间一般是在秋收之后,主要是还愿。家庭“傩祭”时,必须要把外嫁女接回来,包括女婿全家人。“傩祭”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祭祖方式之一。从现在民间的保存的“傩”来看,并非如有关资料和专家所说的那样,傩仪、傩戏、傩舞是为了驱除瘟疫的迷信活动,其主题就是祭祀祖先之礼。“傩祭”是过去民间个体家庭规模最大、仪式最庄重的祭祖,而恰恰是这种祭祖,外嫁女必须要参加。中国民间过去“傩祭”比较盛行的地方有江西南丰、福建邵武、四川、甘肃、贵州、安徽贵池以及湖南、湖北西部山区等地。外嫁女参加的娘家家族祭祖民间祭祖历来比较流行。祭祀对象一般都是必尊要家族始祖,或迁入地始祖,或者历史上对家族作出过巨在贡献的人。有两种祭祖:一是特殊日子,如祖先的生日、忌日,或者家族商定的日子;二秋收后的傩祭。祭祖仪式一般在祖庙中进行,有些家族则在祠堂中进行。有的一年两祭,有的一年一祭,有的两年或三年一祭等等。家族祭祖除全族人要参加外,大多数地方要接回外嫁女回家参加祭祖活动,女婿可以参加。祭祖总之,历史形成的风俗有其存在的理由,一个家庭就是一大家子,社会关系也比较复杂。如今这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子女比较少,有很大一部分是独孙子女,男女两方都要兼顾,因此,古老的风俗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是必然的。儿子与女儿都一样,女儿既可以为娘家扫墓,也可以参加祭祖,还可以是主持祭祖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