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安徽老厂记忆有的蒙尘于岁月留下斑驳的
2023/5/27 来源:不详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一份关于老工厂的记忆。这些老厂,它们承载着辉煌的工业历史,装满了一座城市发展的记忆,也镌刻着很多人的青春芳华。它们有的渐渐蒙尘于岁月,留下斑驳的机器,满院的荒草;有的却华丽转身,迎来新生。
老贵池茶厂厂房成为中国建筑遗产
在池州主城区西北角的池口路上,坐落着一组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代特色的老工厂建筑群——老贵池茶厂。新中国成立初期,老贵池茶厂曾经是国家的创汇大户。然而,改革开放后,老贵池茶厂遭遇了困局。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老贵池茶厂改制成功,保留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系列厂房设备,最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老池州茶厂的厂房。
曾是国家创汇大户
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贵池茶厂位于现池州主城区池口路一带,当年其属于贵池县城外围的池口村一带,毗邻池口码头附近。据介绍,安徽省内与此厂同时期同规模者,原本尚有祁门县祁门茶厂、东至县东至茶厂,但世事沧桑,时至今日留存完整厂址的唯有这一家。
年大学毕业即进入茶厂工作的殷天霁,如今是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介绍,祁门红茶历来是我国的创汇大户,但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乱导致茶园凋零、制作茶坊大量倒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决定恢复祁门红茶的生产。”
“当时资金极其有限,但所建厂房均是高标准施工,生产设备也都是进口的。年4月,贵池茶厂正常投产,很快在国内外市场上重现了祁红当年的风采。”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贵池茶厂“安徽省出口生产重点企业”称号。
改制后保持了原貌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曾经荣誉满满的国内红茶企业开始经历一系列挑战:增值税制度的改革、国内绿茶市场的兴起,特别是欧盟出台了进口的高标准,这些都对国内的红茶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特别是当时中国红茶主要出口欧盟,这让很多茶企面临着严竣的考验。
年,国营贵池茶厂改制为国润茶业有限公司,国润从此便载着祁红的声誉一直航行在入欧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当时很多同行都在做绿茶,认为红茶赚不到钱。但我们相信,世界三大高香茶不可能一直被埋没。这么好的东西不能毁在我们手上。”在殷天霁看来,传承的更多意义是要致力于祁红的振兴与发展。“幸运的是,改制后制茶方面的主要技术骨干都留了下来,对老厂房也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保护,基本都保持了原貌。”
入选20世纪建筑遗产
年12月2日,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会”上,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等数百位学界专家见证下,项“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问世,拥有68年历史的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的润思祁门红茶老厂房入选。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百年寒暑交替,转瞬即逝。“老厂房里还有不少老机器,能从这些机器上清晰地看到它的历史。”六十多年的老厂房,茶香仍在。正如殷天雯所说,“不仅是建筑在说话,还有香气在说话。润思祁红68年来不间断传承,在其建筑的维护上修旧如旧,不仅保护了传统建筑,也维护了祁红传统的生产线。”
谈及润思红茶老厂房未来的发展时,殷天雯表示:润思祁红老厂房,就是一个活的祁门红茶博物馆。“正如原单霁翔院长所言,文物必须是活的!未来我们努力打造一个文旅综合体。”他介绍说,一方面将努力发挥中国20世纪建筑祁红老厂房的魅力,将其历史遗存包括非遗传袭挖掘出来,建一个博物馆,让公众感受一下老厂房与众不同的生产线;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一部分茶业生产还要在这继续进行,让历史文物在这儿既有传统的色彩,也有现代的色彩。
俞超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朱春友摄影报道(部分图片由受访者供)
安徽造纸厂停产20年见证改革开放
7月22日,还有一天就是“大暑”。暴露在外面的皮肤被阳光照射后,感觉火辣辣的。记者来到已停产20年的安徽造纸厂,发现老工厂承载的许多记忆,老厂房与当年“企业办社会”的印迹依然存在,充满着怀旧感。
安徽造纸厂大门。
工厂“一道门”位于淮南市电厂路北侧,绿色门垛上挂着“电厂路”门牌号,门头上的“安徽造纸厂”几个行书大字显示出工厂曾经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生产卷烟纸的厂家极少,产量低,为了发展卷烟事业,以适应市场需要,国家决定在原料丰富的六安大麻产区,兼有淮河和铁路运输之便及煤、电供应便利的淮南市田家庵地区建设自己的卷烟纸生产厂。
年,造纸厂选址在淮南市东郊,与田家庵发电厂毗邻,北靠淮河南岸,年开工建设,年投产。年以前,造纸厂直属中央轻工业部造纸局管辖,年划归安徽省轻工业厅领导,9年划归淮南市管理。安徽造纸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为国家大二型企业。工厂经过几十年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跃成为全国四大卷烟纸生产厂之一,工厂发展开始走向顶峰,安徽造纸厂曾经与淮南纺织厂、淮南化肥厂齐名,被人们称为“淮南三大支柱企业”,仅年末,在册职工就有多人,比建厂投产时的人增加了10倍多。后来,随着工厂扩建,职工人数增加到多人。
虽然已停产20年,但在厂区中央大道中段路两侧形象展示墙上,用瓷砖烧制而成的“黄山”“天都峰”两个品牌产品展示宣传画,至今仍然色彩鲜艳;黑板报上用粉笔写的“建设家园,拒绝污染”字样依稀可见;宣传窗里的展板上,还能看到“黄山松精神”“淮南市民文明守则”“国庆五十周年”等宣传内容。站在高大的厂房前,望着不远处屹立的工厂烟囱与早已锈蚀的设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老厂当年繁忙的生产景象,它们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职工老袁曾经在厂里工作了几十年,对厂里特别有感情,工厂停产后,他偶尔会来厂里转转,看着这些老厂房,总能回忆起许多往事。
“年4月16日,第一台国产型长网多缸造纸机建成投产,年设计生产卷烟纸吨。”老袁说,为了发展造纸生产,厂里又进行了扩建和改造,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厂里带来了蓬勃发展新局面,到年止,全厂共有8台长网多缸造纸机,年设计生产总能力达吨。随着企业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产品结构不断改变,生产品种不断更新和增多,由建厂投产时计划生产单一品种卷烟纸,逐步发展到生产书写纸、打字纸、书皮纸等,产品销售到国内28个省市和埃及、印度、美国等国家。
“在历年纸张质量评比中,我们厂的‘黄山’‘天都峰’等注册产品分别有5个获省优、8个获部和国家优质产品称号。”老袁说。
钮亮是安徽造纸厂子弟,在钮亮记忆里,儿时,厂里常放露天电影,有的人下午就早早把凳子放在那儿占位子,有的人怕凳子被偷,就在地上用粉笔画个圈或用石头占位子。“除了造纸厂的职工与家属,附近发电厂和木材公司的人听说造纸厂放露天电影,也都跑过来看。”钮亮说,父亲在年买了一台10英寸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家里都会来很多邻居看电视,再后来,买电视的家庭多了,慢慢地就没有人来家里看电视了,看电影也都去厂里建的俱乐部里看。
造纸厂“一道门”里西侧,当年职工看电影的俱乐部还在,改成了停车棚用房,俱乐部北侧过去卖电影票的两个小窗口已被人从里面堵上,但小窗口和上面张贴电影海报的窗口依然让人感到那个年代的气息。
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包袱沉重,机制转变较慢,资金严重匮乏等诸多因素,导致生产规模萎缩,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工厂最终停产。
记者了解到,造纸厂已停产20年,近些年来,政府每年都通过招商引资办法,想把这里盘活,由于诸多原因都未能如愿。“我最大愿望还是想看到利用这里的老厂房、设施等,建成如北京创意园那样的地方。”老袁说,厂里偶尔会有喜欢摄影的人来拍照,用相机记录下老厂这段历史,老工厂留下的记忆太多,如果全部拆除建别的,实在可惜了。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张安浩摄影报道
红光材料厂打造生态旅游新热点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从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北海路右转进入云村路,行驶约2公里,就到了云村,这儿满目青山和茶园、菜地,山丘起伏,大树成林,晴天蓝天白云,雨后云雾缭绕,堪称城市中的绿色氧吧和“都市田园”,是黄山市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郊区福地。云村生态好,但其最吸引人的特色是基本保持原貌的老三线厂工业遗存。
厂区里的石头房子。
上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很多企业搬到皖南,云村红光厂就是上海试剂厂在原屯溪市建设的,当时叫红光材料厂,先生产化学试剂等,后来转产子弹。这个厂最多时有上千人,弹药库、检验子弹性能的靶场和打靶房等应有尽有。
当时,大批的上海大都市的年轻男女和科技人才等,云集这个深山,从繁华都市来到偏僻荒凉的山沟,在山谷腹地、丘陵修建出一幢幢的厂房,平整靶场,建瞭望哨等等。其中,很多厂房是用石头建成,颇有特色。此后的漫长岁月,厂区充满了欢笑,在机器轰鸣和震耳枪声中,上演着属于这里的人生百态。
每次,记者站在靶场的瞭望哨上,耳畔似乎都回响着试验子弹效果的枪声,以及脆亮大声的报靶声。
云村地处屯光镇北侧山坞,红光厂区域占地面积约百亩,为国有划拨工业用地,内有办公楼、仓库、厂房、公有住房等。在厂区门口,远远就能看到石头房子的外墙,厚重朴实,圆形的窗户,颇有沪上建筑的风格,大门口还有老式的邮箱。进入厂区,体量庞大的石头房子依次矗立,其间也有当年徽式的砖瓦房,有篮球场等。
有很多建筑是在丘陵上建成,当年的职工还在厂区种植了数十棵的水杉等,已成为苍天大树,冠盖如云,它们见证了一代人的付出,至今还给后人提供阴凉。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三线厂搬迁后,红光厂又作为黄山市制药总厂的车间区,延续了繁华。
近几年,随着大企业搬迁,住户逐渐外出买房生活,老厂区只有一些小企业租赁生产,或做商业仓库。厂区的多数建筑因没人管护,逐渐荒废。篮球场早没了,靶场也已恢复成茶园。
不过,这些石头垒砌的建筑仍然坚固,外墙的纹饰颇有特色,生活区用房、车间等依然还在。这些年,经常有上海人来这里怀旧,寻找过去的记忆和人生点滴。
当地很多市民称,云村四面环山,最大化地保留了原生地貌、自然水系和原生植被,区域内的红光厂老厂区建筑风格质朴有历史感和特色,通过改造,是青年旅社、怀旧故里等的理想地。
近年,黄山市政府已将云村及所属红光厂作为城市“绿核”来规划、保护,定位为城市森林公园区域,以维持区域自然资源和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并引入适当的业态来开发利用,为居民提供舒适环境,成为休闲养生的重要场所,还要打造为生态景区,吸引游客来观光度假、运动疗养。
为了保护利用好这块老三线的工业遗存,年底黄山市公布公示的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中,红光厂有22幢砖石建筑被列入其中。目前,红光厂已被列为棚改开发地块,棚改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从屯溪城区通往云村的道路也已在提升改造,该路分两段实施,有些地方将拓宽。
黄山市有关负责人称,该工业遗存及地块需要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在功能布局、建筑风格、道路水系、环境友好、景点开发等方面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好,尊重原有生态风貌和历史文化,适度布局与周边环境适应的文旅、农业观光和运动休闲等业态。目前,该项目设计方案还在继续研究细化中。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吴永泉
向东器材厂文创项目重拾往昔记忆
厂区入口处的门卫室。
7月23日,记者从黄山市中心城区屯光大道往右拐入“草市花园”安置区,沿着小区内道路直行米左右,就来到了黄山市屯溪郊区的三线厂——上海向东器材厂旧址,感受这个“千米长街”的历史沧桑。
上世纪60年代起,很多上海企业搬到皖南山区,数万上海口音的工人等云集山乡和村镇。其中,皖南屯溪作为三线厂重要布局地,也有多家上海企业,出名的有屯光红旗机械厂、云村红光厂、上海向东器材厂等,这些厂一度作为军工企业存在,后来军民两用,再到民用。年起,这些企业机构逐渐回迁上海。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人陆续离开,数十幢工业建筑大多闲置。此后经年,偌大的厂区疏于打理,植被茂盛,各种鸟儿伴着叮咚的溪泉欢叫,充满大自然的生机。主路的尽头,竹林连片,废弃的路灯杆等藏身其中,孤独的灯罩,似在诉说着几十年前的人声鼎沸。
上海向东器材厂主要生产电容器,一度是军工类企业,当时也叫国营八三七一厂。上千人曾在这个深山走过青春,为国家做出贡献。绝大多数工人干部是上海人,也在本地招了一些职工。厂子当年生产的零部件,曾因配套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扬名全行业。
年2月,该厂移交黄山市管理,仍生产原产品电容器,并改称屯溪向东器材厂。
近年,广州一企业投资建设的向东厂怀旧文化创意园项目,和屯溪区签约,向东器材厂的命运迎来转机。项目计划建设屯溪向东厂三线建设文化特色街区,强化三线建设风格,完善老厂区、展示三线建设时期的主题文化和三线精神。将屯溪向东器材厂打造成“三线”特色文化旅游的怀旧品牌。
年,黄山市规划局明确,利用屯光镇下草市坞里原三线厂工业用地开展工业资产保护和利用。7月23日,记者探访发现,向东器材厂的很多老房子得到了修缮。从厂区入口进去的数百米,怀旧文化项目也在实施,包括有特色餐饮、车间里艺术展厅、手工创意制作(手作生活馆)等。
向东器材厂漫话谷项目的总经理区艳虹介绍,向东器材厂承载了一两代人的记忆,现在还经常有上海老人及他们后人来寻访故地,寻找往昔记忆。
区艳虹称,这儿会结合黄山市乡村旅游特点,做有自己特色的游学体验项目,包括恢复三线厂的厂区记忆并有一些老厂生产工艺的创意利用,设计一些创意品,做文化艺术的交流沙龙等,让其不仅成为三线老厂群体的栖息地,还要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打卡地。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吴永泉